30年国债逼近高位,市场风险预警升级
30年国债逼近高位,市场风险预警升级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加大,30年国债活跃度逼近高位预警,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显示,债券投资风险需高度警惕,特别是利率波动对银行和投资者的影响。专家建议,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合理配置资产,以防潜在损失。
30年国债市场现状
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牛陡态势。数据显示,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82%下行至1.91%,下行91BPs。10年与1年国债利差由年初的44.35BPs走阔至年末的59.00BPs,10年与5年国债利差由年初的12.27BPs提升至26.00BPs,30年与10年国债利差则由年初的28.21BPs压缩至24.00BPs。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超长期国债成交量和活跃度显著提升,成为利率债主要博弈品种。30年期国债活跃券成交量在去年8月初达到高峰,彼时日均成交数量达到1500笔以上,换手率最高至46.78%,日成交额最高则为850亿元。年末几个月,30年期国债活跃券换手率有所回落,12月下旬的换手率保持在30%左右。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2025年,债市方向上仍然偏多,但幅度上可能弱于2024年。在化债延续、债券供给增量明确、基本面弱修复、货币政策平稳宽松的情况下,机构行为、海外不确定性、监管与政策将是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具体来看,平稳化债将是2025年的财政重要基调,考虑到2024年11月已经明确未来3-5年的化债增量措施,后续财政政策无论从量级上、节奏上还是市场预期上,都很难对债市产生特别明显的扰动。同时,在化债、防风险等政策需求导向下,基本面将主要体现季节性,很难有趋势性的变化,叠加更多海外市场变化压力,都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此外,随着监管频频关注长端利率下行风险,2024年相关监管举措依旧可能对债市产生一定扰动。央行在2025年工作会议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2025年当汇率波动较大时,央行可能会采取相关政策稳定汇率,对债市可能存在一定扰动。
专家建议与风险提示
专家建议,可以关注化债进程中的城投债区域差异,以票息为基础、叠加波段操作。“在理财产品资金稳定性增强的背景下,预计城投债的调整幅度不会超过之前的高点。当前政策依然聚焦于债务置换,且城投债的供应量仍然偏紧,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年城投债的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可能会呈现波动态势。”
其中,“中短期城投债的安全边际较高,可以考虑适度关注部分区域的高票息核心主体的中短期投资机会,进行适度的下沉挖掘。而对于长久期城投债品种,应保持谨慎,重视基本面定价,并综合考虑地区基本面、主体业务属性、政企关系和融资能力等因素,优先选择核心地市级或强区县级城投主体。”
结语
综上所述,30年国债市场虽然存在投资机会,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动向,合理配置资产,以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