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处置费助力垃圾分类显成效
上海垃圾处置费助力垃圾分类显成效
上海作为垃圾分类的先锋城市,通过征收垃圾处置费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此举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促进了垃圾前端分类、中端运输和后端处理的整体效率。通过奖惩机制和宣传教育,上海正逐步实现全面的垃圾分类目标,为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政策背景与实施
上海的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依据《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和相关通知制定。具体收费标准为:单位生活垃圾40元/桶(240升),餐厨垃圾60元/桶(240升),高档娱乐场所的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收费标准更高,分别为80元/桶和120元/桶。这一政策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等五部门制定,各区的收费标准依照区级管理办法执行,且单位生活垃圾处理量基数一年核定一次。
分类成效显著
推进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的五年间,上海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出量分别为7627吨/日、2.1吨/日、9111吨/日,干垃圾清运量为17060吨/日。与2019年6月的数据相比,“三增一减”效果显著,湿垃圾增加70%、干垃圾减少17%。目前,97%的市民已自觉履行分类义务,全市居住小区分类达标率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了95%。
环境更友好
对分类投放垃圾的过程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尤其是限定投放点和时间,能确保有限的人力对投放者的分类情况进行高效监督,逐步将外部监督压力转化为投放者内心分类的自觉。然而,当制造“麻烦”的目的已基本达成,人们基本养成了分类习惯,是否该把“方便”还回来了?
徐汇区正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投放点的改造提升,今年,全区269个小区计划对垃圾箱房实施专项更新,目的之一就是让分类投放的环境更友好。经过改造,天际花园小区的垃圾箱房有了两个干垃圾投口,排队问题缓解;体型较大的可回收物设专区分类堆放;所有投口设自动感应开关,挥一下手,盖板自动抬起,不再脏手;湿垃圾专设冷库,“冻”住异味。投放环境更友好了,限时投放规则也变宽松了。以前早上、中午、晚间三个时段各开放3个小时,现在24小时都可以投放。“‘晚高峰’没了,上夜班和喜欢吃夜宵的居民特别开心,不担心排队和错过,垃圾不在家里过夜。”物业经理孙燕青表示,改造前,每天早上总有十几包垃圾扔在箱房门口,改造后,极少出现。
排放更低碳
五年里,“新时尚”用更深刻的意义、更丰富的价值获得认同,激励2400万人坚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除了让小区环境更好,还能改善全球气候?和平小区的曹英红起初觉得这是遥不可及的“大道理”,直到走进老沪闵路上的碳汇科普体验馆。
际霖环保项目经理徐明宽指着“旧物再生”小程序页面说,他刚刚扔了3公斤旧书,按市场价可拿1.8元,同时收获1.8个“碳积分”,还能看到这次分类投放减少了1.47公斤的碳排放。当攒到70个“碳积分”,可兑换一支140克的品牌牙膏。如果投放更多可回收物、减少更多碳排放,还能兑换肥皂、洗洁精、马克杯、环保袋、收纳盒、钢笔等商品。
在城投宽庭·江湾社区,借助正在试点的“低碳管家数智平台”,2800多位居民也直接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环保价值。“小龙虾壳很容易被当作干垃圾,如果正确扔进湿垃圾桶,在末端处置环节变成有机介质,最终返回土壤,相比焚烧可大幅减少碳排放。”上海城投城市发展研究院研发中心研究员张天伦介绍,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垃圾桶底部的称重装置,可以分析出居民投放的垃圾类别和重量,计算出减排量,再换算成积分,计入居民的减碳账户。
不久的将来,居民减碳账户将复制推广到更多社区,最终目标是和上海碳普惠平台对接。碳普惠是为了鼓励公众的节能减碳行为而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能够记录和量化公众的低碳行为,通过商业、交易市场和政策等方式来引导和激励公众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减碳的意义重大,非常适用碳普惠来持续巩固推进成效。”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毕珠洁表示,去年9月起,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联合14家单位组成了政产学研团队,形成的方法学已在主管部门备案,有待改进和论证。目前得到了初步结论:以上海2021年的实际数据计算,上海垃圾分类全过程一年减少碳排放约117万吨,居民源头投放和后道环节的贡献比约为7:3。按具体种类来分,每正确分类1公斤湿垃圾,全程减少碳排放0.1公斤至0.36公斤;每正确分类1公斤可回收物,全程减少碳排放0.2公斤至0.25公斤。
持续推进与挑战
尽管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市人大监督调研显示,随着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常态化,宣传热度和持续性有所下降,少数居民的分类意识有所减退。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郜红建表示,要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方式开展系列宣传。用好市区两级“普法宣传师”的平台,用好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户外公益广告等宣传阵地,以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传播等新媒体。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应询说,将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期,尤其是针对垃圾分类薄弱区域,比如白领公寓、长租房、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加大巡查频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说服、教育、劝导。对拒不改正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按照惩戒相关规定,可以将个人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信息,归集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通过合理设置垃圾处置费,不仅能够保障城市环境卫生,还能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