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新发现:揭秘3500年前的“手工业心脏”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揭秘3500年前的“手工业心脏”
近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再次传来重大突破:考古工作者首次发现了玉石器作坊,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揭开了三星堆玉石器生产之谜,还为研究古蜀文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玉石器作坊:揭秘三星堆的“手工业心脏”
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台地开展考古勘探,终于找到了这处神秘的玉石器“生产车间”。作坊遗址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年代测定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走进这处古老的“工厂”,仿佛能听到数千年前工匠们敲击玉石的声音。作坊内发现了成堆的石料、坯料坑、废料堆积以及成品石斧坑等,出土文物多达4000余件,包括玉人像、玉牙璋、石琮、石斗笠状器、石蛇等20余种玉石器。这些发现形成了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条,为研究三星堆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制作工艺、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
“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解开三星堆玉石器的诸多谜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表示,“它不仅展示了古蜀工匠的精湛技艺,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专业分工和生产组织方式。”
人工土台:展现古蜀人的建筑智慧
在玉石器作坊南侧,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人工土台。这座土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采用独特的“斜坡堆筑”方式建造。这种建筑技术在当时堪称先进,展现了古蜀人的建筑智慧。
土台上有一座复合式“木(竹)骨泥墙”建筑基址,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建筑内部填充有陶板状器物,显示出较高的建筑工艺水平。专家推测,这处建筑可能与祭祀或重要仪式有关,反映了三星堆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文化。
大型水网:古城的生命之脉
三星堆遗址东部仓包包小城及南部台地发现了大型水网系统。这一水网系统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还在运输、灌溉和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发现表明,这些水网遗迹均不晚于商代中期,显示出古蜀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能力。
文化交流的见证
这些新发现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密切互动与交流。出土的玉石器中,有些器型和工艺明显受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如玉牙璋等,这表明三星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三星堆遗址的认识,更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宝贵资料。”冉宏林说,“它们是古蜀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生动体现。”
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相信三星堆遗址还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让我们对古蜀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了解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