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教育: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防溺水安全教育: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故进入了高发期。溺水是1至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且发生迅速且无声。溺水是1-14岁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家长需要特别重视。因此,家长和看护人需要掌握必要的防溺水安全知识和急救技巧,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溺水事故的严峻性
根据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年度报告,15岁以下儿童的溺水率在一年内增加了12%。2021年有近400名15岁以下的儿童溺水身亡,其中约75%是5岁以下的儿童。此外,2021年至2023年间,平均每年有6500起与游泳池或水疗相关的伤害需要急诊治疗。这些数据表明,溺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年轻儿童。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和看护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不准”原则:
-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知八要点”:
-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同时,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去向,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溺水的识别与急救
溺水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因此,及时识别溺水迹象至关重要。溺水者通常会出现以下表现:
- 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 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 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 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一旦发现溺水者,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 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 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倒挂控水法是错误且危险的。大多数溺水者只吸入少量的水,且胃里的水通常不会带来紧急生命危险。不正确的控水方法反而可能会引起溺水者误吸、窒息或其他不适,耽误救治的黄金时间。
实际案例分析
2024年7月1日11时许,香港屯门黄金海岸酒店发生一起溺水事故,一名7岁男童在游泳池溺亡。男童随后由其父亲救起,但被送往屯门医院后证实身亡。涉事的香港屯门黄金海岸酒店泳池虽然设有救生衣供使用,但泳池周围的安全员巡查显然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一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家长和看护人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
家庭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1-4岁的低龄儿童来说,家里的浴缸、水桶、水缸甚至洗衣机都可能成为溺水的隐患。家长应该排查家里是否存在这类有隐患的地方,该放干放干,该加盖加盖。同时,要注意固定好那些孩子能攀爬但本身又不够稳当的家具,比如书架、窄而高的柜子等。此外,锋利的刀具、有棱角的地方、电源插头等也需要妥善处理。
自救措施
教会孩子溺水时的自救措施也非常重要:
- 不会游泳的人: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 会游泳的人:遇到抽筋时,腿抽筋要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手指抽筋要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呛水时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遇到漩涡时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被水草等缠住时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家长和看护人的责任重大,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