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卷土重来,疫苗接种策略全面升级
百日咳卷土重来,疫苗接种策略全面升级
2024年,百日咳这一古老的疾病再次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注。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高达59,458例,同比激增26倍。这一数字在随后的月份中继续攀升,仅4月单月就报告了91,272例,导致7例死亡。截至4月底,2024年累计报告病例已达150,730例,死亡20例。
这一趋势并非中国独有。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个月,英国百日咳确诊病例已达2,793例,其中3个月以下婴儿的发病率最高,已有5名婴儿因此丧生。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百日咳这一曾被认为已被有效控制的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卷土重来。
百日咳,顾名思义,是一种病程可长达2-3个月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其最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患者在咳嗽末期会发出类似“鸡鸣”的吸气声。对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的婴儿来说,百日咳尤为危险,可并发肺炎、肺动脉高压甚至百日咳脑病,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面对百日咳的卷土重来,疫苗接种仍然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然而,传统的疫苗接种策略正面临挑战。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且无论是通过疫苗还是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都无法提供终身保护。这导致即使在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百日咳的发病率也在上升,特别是在小月龄婴儿和学龄儿童中。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策略正在调整。根据国家免疫规划,自2025年1月1日起,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程序将进行重要调整。具体来说,将现行的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调整为2月龄、4月龄、6月龄、18月龄、6周岁各接种1剂次。这一调整旨在让婴幼儿更早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提高儿童百日咳的整体免疫水平。
除了疫苗接种,其他预防措施同样重要。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家长若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与婴幼儿近距离接触。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以及定期开窗通风,都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措施。
专家呼吁,此次百日咳疫苗接种程序的调整,是基于科学证据的重要决策。新的接种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作为家长和监护人,应充分了解并积极响应这一调整,及时带儿童完成疫苗接种,共同筑起抵御百日咳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