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卵击石”到直升机:牛顿第三定律的奇妙应用
从“以卵击石”到直升机:牛顿第三定律的奇妙应用
有这么一个故事,小明用拳头打小刚的胸口,一拳下去小刚就受伤了。警察要把小明抓起来,小明狡辩说:“我打小刚的时候,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小刚对我也有相同的作用力,我也被他打了呀!”。
小明的说法显然是胡说八道,小刚受伤了,小明没有受伤,这肯定不一样。那么小明的说法到底哪里不对呢?其实问题出在受力物体上,虽然小明的拳头和小刚的胸口受力相等,但拳头的承受能力远大于胸口的承受能力,所以同样大小的力会让胸口受伤而不会让拳头受伤。
同样的道理发生在“以卵击石”,鸡蛋与石头撞击,它们之间的撞击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鸡蛋会碎石头则完好无损,这还是因为承受能力的区别,蛋壳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承受的力。
也就是说两个物体承受力的能力不同,它们相互作用时虽然受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产生的结果还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产生不同作用效果的原因。
再来看几个生活中的应用。首先看直升机,直升机螺旋桨快速转动,给了周围空气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空气对螺旋桨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画出直升机的受力情况,只要向上的反作用力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重力,就能让直升机向上运动或在空中悬停。
如果直升机向前倾斜,即螺旋桨旋转平面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那么反作用力就会变成如图的方向,直升机就会向上向前运动。
除了直升机,轮船前进的原理也是类似的,轮船尾部下方的螺旋桨旋转,对周围的水产生向后的作用力,水对螺旋桨就有向前的反作用力,此时对船进行受力分析,只要向前的反作用力大于或等于轮船受到的阻力,轮船就能加速或者匀速前进。
除了用到了螺旋桨的交通工具,用轮子的汽车也用到了牛顿第三定律。汽车的轮子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在转动的时候与地面接触处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向后摩擦地面,于是地面对主动轮有向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使汽车前进的动力,对汽车做受力分析,当动力大于或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时,汽车就做加速或者匀速运动。
除了这些常见的,还有一种水上飞行器,下端连着一根管子,可以源源不断的给飞行器输水,并迅速向下喷射出来,它对水有向下的作用力,因此水对飞行器有向上的反作用力,对装置和人进行受力分析,当这个反作用力等于整体的重力,飞行器就可以悬停在水面上。
总结
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以制造出各种交通工具。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两个物体表现出的效果不同,是因为它们承受力的能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