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创新模式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湖北通山:创新模式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生活污水治理一直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难点。近年来,湖北省通山县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通过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蔚蓝色的天空下,穿村道路干净整洁,大片翠绿的农田,错落有致的农舍……走进大畈镇隐水村,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样的美景得益于隐水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使用。
过去,村里农村污水治理不到位,村民为了方便,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到门口和水渠,不仅气味难闻,还会滋生蚊虫,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之前,这些污水我们倒的话,就直接倒在这个门口,然后周边都看着比较脏啊乱。”村民吴娟回忆道。
为解决这一困扰,通山县农业农村局以农村厕所、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采用“无动力多格污水厌氧处理+人工湿地”模式,建成污水管网收集系统3处,有效解决了90余户320人口农村厕所生活污水收集问题。
县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促进股股长成传可介绍:“我县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维为向导,按需选择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方式,推行无动力等低成本处理技术,采用厕所污水和生活污水农田回用、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推动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厕所相衔接的黑灰水系统治理,使黑灰水不流入富水河流域,减少了小河流域的污染。”
经过治理,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把这个污水搞好了,污水的话统一归纳在一个地方,然后这个水可以拿来浇菜,可以循环使用,对我们周边环境都挺好的。”吴娟高兴地说。
污水管网收集处理终端的实施和使用,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水质有效净化,地埋式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占地上空间,在设备提升的同时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铺装。此外,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周边果园、农田、绿化灌溉等,实现废水变“肥水”。
大畈镇大坑村党支部书记袁呈峰表示:“通过污水处理工程可以有效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保护农村的水域生态系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地下水资源,助力农村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项目于2024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约400万元,目前在大畈镇隐水村、大坑村、通羊镇高坑村等7个行政村建成9处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处理终端,配套管网建设15000米,每天能处理污水135立方,有效改善了485户村民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