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季脑卒中高发,从环境到心理的全面护理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46: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季脑卒中高发,从环境到心理的全面护理指南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12月至次年2月,堪称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从总体上看,我国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脑卒中高发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的人群;有心房颤动、颈动脉粥样硬化、睡眠呼吸障碍及偏头痛的人群;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缺乏锻炼、饮食控制不佳、肥胖的人群。

冬天脑卒中高发的原因:

  1. 血压容易波动:气温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体温,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会增加脑出血的概率。对于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控制不稳定更易引发脑卒中。
  2. 血液黏稠度增高:寒冷天气会使人的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如果此时饮水量不足,会进一步加剧血液黏稠度,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
  3. 外出活动减少:冬季天气寒冷,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不愿意外出活动,导致活动量减少。缺乏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减缓,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用药断断续续:由于天气寒冷和出行不便,一些老年人可能无法及时到医院开方取药,导致用药断断续续。这种用药不规律的情况可能会引发病情波动,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 饮食习惯改变:冬季人们往往倾向于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来抵御寒冷。这类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 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秋冬季节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高发期。感染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液黏稠度,进而诱发脑卒中。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对于长期卧床昏迷不醒的病人,只有在专业机构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护理。对于经过治疗可以回家的病人,首先要积极控制高危因素的发生,脑出血的患者往往也有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要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01

环境护理

冬季气温低,脑出血患者需要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维持湿度在50%-60%之间,防止呼吸道干燥。

02

日常护理

  1. 休息与活动:脑出血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病情稳定后,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或碰撞。

  2.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使用气垫床或软垫保护骨突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

  3. 预防便秘:遵医嘱口服缓泻药物或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大小便通畅。

  4. 注意皮肤护理:翻身、拍背、擦洗身体等,防止皮肤感染、压疮的发生。

03

饮食护理

合理的饮食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遵循低盐低脂的原则,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限制糖分摄入,预防血糖升高。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血液稀释,预防血栓形成。

04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常常面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患者支持团体,获取更多帮助。

05

并发症预防

  1. 肺部感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增强肺功能。

  2. 下肢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穿着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 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时更换尿管和尿袋。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

  4. 压疮: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或软垫保护骨突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

06

紧急情况处理

家属应学会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如面部不对称、手臂无力、言语不清等。一旦发现,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保持患者平卧位,头部稍侧,防止呕吐物吸入。不要随意搬动患者,避免加重病情。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家属应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与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