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AKT抑制剂获批上市,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新突破
首个AKT抑制剂获批上市,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作为该通路的关键成员,AKT和mTOR在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和存活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期,首个PI3K抑制剂Idelalisib和首个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的成功上市,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AKT与mTOR:肿瘤发生的关键调控者
AKT,又称蛋白激酶B(PKB),是一种分子量约60kDa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具有三个亚型:AKT1(PKBα)、AKT2(PKBβ)、AKT3(PKBγ)。这些亚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氨基末端PH结构域、中部结合ATP的激酶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的调节结构域组成,且具有80%的序列同源性。AKT在调节代谢、细胞存活、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是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效应分子,主要以两种不同的复合物形式存在:mTORC1和mTORC2。其中,mTORC1主要调控细胞生长和代谢,而mTORC2则参与调控细胞骨架和细胞存活。AKT通过磷酸化mTOR的Ser2448位点来调节mTORC1的活性,这一过程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环节。
在PI3K/AKT/mTOR通路中,PI3K被激活后催化生成PIP3,进而招募并激活Akt。活化的Akt通过抑制TSC1/TSC2复合物释放Rheb,最终导致mTORC1的活化。此外,Akt还能直接磷酸化PRAS40,解除其对mTORC1的抑制作用,从而间接促进mTORC1的活性。
PI3K/AKT/mTOR通路在38%的癌症患者中存在异常,AKT过度激活在超过50%的肿瘤中出现,包括乳腺癌、肺癌、头颈部肿瘤、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因此,这一通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首个PI3K抑制剂:Idelalisib的临床应用
Idelalisib(商品名Zydelig)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PI3Kδ抑制剂。PI3Kδ是PI3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Idelalisib通过特异性地抑制PI3Kδ活性,能够阻断异常免疫信号和细胞增殖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和生长。
在淋巴瘤的治疗中,Idelalisib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临床试验显示,Idelalisib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减少癌症细胞的扩散,并改善病情。特别是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Idelalisib的疗效更为显著。例如,在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中,Idelalisib显著提高了CLL患者的总缓解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首个AKT抑制剂:Capivasertib的突破性进展
2023年11月17日,美国FDA批准了首个AKT抑制剂Capivasertib(商品名Truqap)上市,与Faslodex(氟维司群)联用,治疗HR+/HER2-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年患者。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Capivasertib是一种ATP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AKT三种亚型。它通过"霸占"AKT的ATP结合位点,直接抑制AKT的磷酸化激酶活性,从而影响PI3K/AKT/mTOR通路下游的信号传导,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在III期双盲、随机的CAPItello-291研究中,Capivasertib联合氟维司群的疗法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在总人群中,PFS从3.6个月延长至7.2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0%。这一突破性成果为CDK4/6抑制剂经治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未来展望:更多AKT抑制剂的研发进展
尽管AKT抑制剂的研发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已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全球共有55款AKT抑制剂在研项目,其中近50%(27款)处于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Ⅲ期的仅有6款。
国内企业来凯医药的Afuresertib同样抑制所有三种AKT亚型,目前处于临床Ⅲ期阶段。Ib期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氟维司群单药治疗PFS(3-4个月),Afuresertib联合氟维司群的中位PFS增加到7.3个月,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这款AKT抑制剂的适应症涵盖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
随着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多选择性抑制剂的开发,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AKT/mTOR靶点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突破口,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