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搞抽象”:从直播黑话到年度热词,解密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8:1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搞抽象”:从直播黑话到年度热词,解密年轻人的社交密码

“搞抽象”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它源自游戏主播的口头禅,如今却成了年轻人的社交密码。从无厘头的对话到荒诞的直播表演,从品牌营销的创意到日常生活的调侃,“搞抽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这个看似随意的网络用语,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年轻人如此着迷呢?

01

从直播“黑话”到年度热词

“搞抽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游戏直播井喷期。当时,主播李赣和孙笑川等人组成“抽象工作室”,以“真是太抽象了!”这句口头禅为开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黑话”体系。这些“黑话”结合了方言、拆字法、外文字符等多种元素,如“带哥”(大哥)、“gck”(滚出克)、“gkd”(搞快点)等,充满了戏谑和反差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搞抽象”从直播间的“黑话”逐渐演变成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它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圈子,而是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2024年,更是被《咬文嚼字》评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正式跻身主流文化行列。

02

解构与娱乐:抽象文化的双重魅力

“搞抽象”的核心在于解构和娱乐。它通过打破常规、颠覆传统认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行为和思维模式上。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抽象是当下Z世代治愈后现代工业病的良药,是抵御存在与不存在尺度的盾牌。”

在解构的意义上,“搞抽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朔的“失重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消解了严肃和崇高,让生活中的琐碎和荒诞得以放大和呈现。这种反传统的态度,恰好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拒绝平庸的心理需求。

03

案例解析:当抽象遇上现实

成都的“迪士尼”:一场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

今年年初,说唱歌手诺米在一档音乐综艺的海选环节被淘汰,写了一首歌调侃评委谢帝。歌中多次出现的“diss你”,听起来就像“迪士尼”。于是,网友们纷纷前往这首歌的MV拍摄地——玉林七巷老年活动中心的健身器材区,像诺米那样坐上健骑机,边唱歌边拍照打卡。这样一块弹丸之地,被主动玩梗和接梗的网友称为“成都人自己的迪士尼”,成为现象级的“媒介景点”。

品牌营销:抽象梗的商业价值

在商业领域,“搞抽象”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小红书上掀起的“听说官号玩抽象才有流量,各位老师看我学得对吗?”模仿热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腾讯会议、百词斩、扫描全能王等品牌纷纷加入这场狂欢,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捧腹的营销案例。据统计,相关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已超过16.8亿,充分展示了“搞抽象”的商业价值。

直播间里的“女大佬”:反差制造惊喜

在直播间里,“搞抽象”更是成为吸引观众的利器。澳门Coco姐打造的“女大佬”人设,就是通过高端人设与低廉价格的极致反差,收割大批观众。她一边说着“拿五六十万出来跟你玩玩”,一边卖着5元一条的内裤,这种荒诞的反差让观众既感到惊喜,又忍不住参与其中。

04

抽象文化的深层意义

“搞抽象”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趣味性,更因为它承载了年轻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压力、寻找乐趣。而“搞抽象”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

它让人们在荒诞和戏谑中找到共鸣,在解构和娱乐中获得解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当代年轻人喜欢玩‘抽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抽象表达可以帮助释放精神压力。”

然而,“搞抽象”并非简单的逃避或虚无。它在解构的同时,也在构建新的对话方式和文化认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搞抽象’实则预期与预设了一个对话共同体,只有在其中,它的功能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05

未来展望:抽象文化的可持续性

随着“搞抽象”越来越流行,也有人担心它会走向过度消费和空心化。但正如一位文化评论家所说:“抽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流变性和包容性。它总是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和重构中保持活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搞抽象”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平凡中寻找乐趣,如何用幽默化解困境,如何在解构中重建自我。这种能力,或许正是我们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时最需要的。

所以,不妨让我们一起“搞抽象”吧!在这个充满压力和挑战的世界里,也许只有通过解构和娱乐,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