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江罕见洪水过后,2025年中下游水灾风险仍高
2024年长江罕见洪水过后,2025年中下游水灾风险仍高
202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洪水,洞庭湖入江口以下河段全线超警,局部降雨甚至超过历史记录。在数字孪生技术加持和完善的防洪体系下,长江防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2025年长江中下游水灾风险依然不容小觑。
2024年长江中下游水灾回顾
2024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18日自南向北进入梅雨期。湖南、江西、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短时特大暴雨。28日,长江2024年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形成。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入江口以下河段7月2日起全线超警。
“今年梅雨雨量大、雨区重叠、爆发力强。”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局局长徐照明介绍,6月,长江流域降水量212.7毫米,较30年同期均值偏多19.8%,其中长江上游偏少4.8%,中下游偏多40%。
“今年还呈现‘两湖同发’的特点。”徐照明说,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时来水猛烈,历史同期少见。主汛期以来,洞庭湖“四水合成”流量较历史同期偏多四成多,鄱阳湖“五河合成”流量较历史同期偏多1倍多。
水文资料显示,入梅以来,截至7月4日,长江流域已发生干支流编号洪水21次,超警站点160个,超保站点21个,超历史水位15个。两湖及长江中下游各站从涨水至超警历时总体上均短于1998年,洞庭湖至汉口江段主要控制站水位日均涨幅均大于1998年。其中湖南省平江县遭遇严重汛情;汨罗江伍市站最高水位40.25米,超历史最高水位2.63米。
2025年水灾风险预警
2025年,长江中下游水灾风险依然较高。据水利部发布的最新预测,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偏多,存在较大的水灾风险。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降水量可能偏多两成以上,需重点关注防洪工作,防止暴雨洪水引发的严重洪涝和山洪灾害。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密切关注流域内水雨情变化,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每日滚动更新未来10天流域降水预报。水利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调度三峡水库增加出库流量,应对后续洪水。
防洪措施与准备
为应对2025年可能发生的水灾,长江流域已采取多项防洪措施:
重点水利工程:华阳河蓄滞洪区工程加紧施工,主体工程已进入封顶阶段。该工程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工后将有效减轻湖口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三峡水库调度:三峡水库自6月25日起增加出库流量,抓紧腾库应对后续洪水。目前,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的规模、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总数从2012年的10座增加到目前的127座,可以将干流水位调控做到“厘米级”,应对洪水更加主动。
监测预警系统:长江流域监测预报站点数量从2020年的3万余个增加到目前的约5万个,加上人工智能模型的进步,水雨情预报更加精准。目前,长江上游干流3天内的流量预测准确度可以做到90%,中下游干流5天内的水位预报误差可以控制在0.3米以内。
公众防范建议
面对可能发生的水灾,公众应做好以下防范准备:
关注天气预报和官方预警信息:及时了解最新的水情和天气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做好物资准备: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应急用品,如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等。
熟悉避险路线:了解所在地区的避难所位置和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撤离。
加强安全防范:注意防范触电危险,远离高压线和电线杆。洪水过后注意防疫,对受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并丢弃不可食用的食物。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等通讯设备电量充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联系救援部门。
综上所述,虽然2025年长江中下游水灾风险较高,但通过科学的监测预警和完善的防洪体系,我们有信心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公众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官方预警信息,做好防范准备,确保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