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打水:并非所有都是碱性,这些人群不宜饮用
揭秘苏打水:并非所有都是碱性,这些人群不宜饮用
近年来,苏打水因其“低热量、无糖、碱性”等特点,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有研究报告预测,国内苏打水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超300亿元。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苏打水产品,以及各种关于苏打水功效的宣传,消费者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本文将从营养学角度,为你全面解析苏打水的饮用指南。
苏打水的定义与分类
苏打水,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小苏打(碳酸氢钠)的弱碱性水。根据来源不同,苏打水主要分为两大类:
天然苏打水:天然含有碳酸氢钠及多种矿物质的弱碱性水,小苏打并非人工添加,且不允许添加其他化学物质。因此,天然苏打水的配料表里只有天然苏打水,没有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等其他配料。
人工苏打水:在生产过程中,将小苏打等原料溶解、稀释后制成原料稀释液,然后将其与原水过滤和反渗透后制成的高纯水混合,经杀菌消毒后制成苏打水饮料。根据是否充入二氧化碳,可分为含气(型)苏打水饮料和无气(型)苏打水饮料。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苏打水都是碱性水。在中新健康对市场热销的12款苏打水产品的pH值检测中,仅有7款呈碱性,而有些苏打水的pH值甚至低于7,表现出酸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部分苏打气泡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后形成碳酸。因此,并非所有苏打水都能被称为“碱性水”。
苏打水的健康功效
关于苏打水的健康功效,目前科学研究提供了以下几点参考:
可能降低骨质疏松风险: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喝碱性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年女性甲状旁腺激素和C肽水平,减少骨量流失,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长期喝碱性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一项研究发现喝碱性水2~6个月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显著降低,大多数高脂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
改善胃肠道症状:喝碱性水有助于调理肠胃,降低出现胃肠道症状的风险。三项研究发现,长期喝碱性水能够改善大便质地,改善以腹泻为主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有潜在影响。
提高运动表现:喝碱性水可以增强水合作用,改善酸碱平衡和无氧运动表现。三项研究发现,男性运动员饮用碱性水2-3 周后,上下肢无氧工作能力提高、乳酸浓度和尿比重降低、电解质状态得到改善。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运动脱水后使用碱性水补液效果好于纯净水。
然而,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研究数量较少,证据强度不足
- 多数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因果关系不明确
- 研究对象和条件差异较大,难以得出统一结论
因此,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苏打水具有明确的健康功效,更不能将其视为治疗疾病的药物。
饮用苏打水的注意事项
虽然苏打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健康有益,但饮用时仍需谨慎:
- 特殊人群需谨慎:
- 高血压患者:市面上多数苏打水的钠含量较高,可能对血压控制不利。
- 肾病患者:高钙高碳酸氢盐碱性水可能增加肾结石复发风险。
- 胃酸分泌异常者:苏打水可能影响胃酸平衡,导致消化不良。
- 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 长期饮用可能引起钠摄入超标,影响心血管健康。
- 人工苏打水中的添加剂可能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
- 过量饮用可能干扰体内酸碱平衡。
- 如何选择合适的苏打水:
- 优先选择无糖无气泡的天然苏打水。
- 注意查看配料表,选择零添加、低热量的产品。
-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朋友,可适量饮用低钠的苏打水以中和胃酸。
结语:理性饮用,白水为先
虽然苏打水在口感和某些健康指标上可能优于普通水,但其功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饮用风险。因此,建议将苏打水作为口味调节的选择之一,而不是主要的饮用水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足量喝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 1700 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 1500 毫升。白水安全卫生、廉价易得、又不会额外增加能量,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