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女士一年消除颈动脉斑块,医生:关键在于降胆固醇
50岁女士一年消除颈动脉斑块,医生:关键在于降胆固醇
近日,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公布了一位患者动脉斑块逆转的案例。这位患者自我调养了一年后,血管斑块消失了。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一位50多岁的女士,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年前,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发现左侧颈总动脉有一个粥样斑块。不过她的血压、血糖都正常,饮食结构合理,体重也正常,不吸烟、不喝酒。唯一一项值得关注的异常就是胆固醇偏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为4.22毫摩尔/升。
有人问:“既然她生活习惯很好,为什么胆固醇还会增高?”答案很简单——遗传因素。为了防止她的动脉斑块进一步长大,并预防全身发生更多的粥样斑块,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用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一年多后,她又来体检。她得知,她的颈动脉斑块消失了!给她做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是同一位专家,经验丰富,且使用的是同一台设备。
为什么她的颈动脉斑块会消失?因为她成功控制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次检查发现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了2.01毫摩尔/升,降幅达到52%。
颈动脉斑块真的能够缩小吗?
郭艺芳教授表示,肯定可以。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就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
这些习惯都是血管斑块的“催化剂”
抽烟喝酒:吸烟和大量饮酒都是催化颈动脉斑块生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而且会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
“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油的“三高”饮食,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时,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高,导致更多油脂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都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久坐少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更好地排出废物,增加血管弹性。长期的久坐不动则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超重肥胖:发表在《柳叶刀》子刊《儿童与青少年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该研究在调整性别、血压、血脂、体重等变量后,发现体脂总量与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持续体脂过高的人群动脉更僵硬。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明显信号,会增加心梗、中风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经常熬夜:美国麻省总医院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示,睡眠不足会增加炎症细胞,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表示,大脑激素可以控制骨髓中炎症细胞的产生,从而有助于保护血管免受损伤,而这种抗炎机制受到睡眠的调节。如果经常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佳的话,这种机制就会失效,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压力过大: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进宇曾撰文表示,高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经常熬夜,人体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这样做有助于逆转斑块
如何消除或逆转斑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教授给出了5个具体建议:
及早干预: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若能在中年甚至青年时期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早期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比如控制过高的体重、调节升高的血压和血脂等,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关重要。
调控血脂:血脂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加速器”。了解血脂水平,尽早发现异常,积极调控,可有效延缓斑块的进展。
平稳血压:收缩压升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血压,应该尽量严格把控,把血压降低到120/80毫米汞柱以下,比130/80毫米汞柱的血管获益更大。
远离烟草:不吸烟、远离二手烟,才能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对血管的损害。另外,控制饮酒、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
定期检测: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越大。可以说,纤维蛋白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风向标”。因此,定期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保护血管健康,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降脂药是对付斑块的“杀手锏”
斑块到底能不能逆转?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关键是控制血脂。通过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和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可以有效减缓、缩小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促进不稳定斑块转变成稳定斑块,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概率。
研究指出,有充分的高质量证据支持“应用降脂药物最大限度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稳定和消退冠脉斑块。”
他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脂药之一,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多项研究也证实,合理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可以帮助慢性冠心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斑块,甚至让斑块逐渐消退。即使患者已经发生了冠状动脉事件,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尽早应用他汀降低LDL-C仍有积极作用。
关于服用剂量的问题,相关研究也指明了方向:高强度他汀治疗比低强度他汀治疗更有效:与普伐他汀40mg相比,阿托伐他汀80mg能够更显著地延缓斑块进展。
他汀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目前我国降脂药物治疗推荐中,首屈一指的仍是他汀类药物。但是,有部分患者在经过他汀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依旧处于高位。如果他汀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别的选择吗?
临床研究发现,如果应用1片他汀治疗后降脂效果不佳,一般不会再加量至2片、3片,因为他汀剂量加倍后,降脂疗效并没有加倍——大约只增加6%,而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却直线上升。因此,更好的办法是联合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等。依折麦布通过肠道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重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降脂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另外,近年在我国上市的PCSK9抑制剂(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和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表现出了较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为高血脂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再比如贝派地酸,这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可降低他汀不耐受患者的血浆LDL-C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可以看出,当单纯依靠他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以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尤其是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有利于降低LDL-C,促进斑块的消退和稳定。
“改善生活方式”这根弦不能松
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消退或稳定冠脉斑块“尚不明确”。于是有人疑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坚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了,其实不然,就算我们积极改善生活习惯不能逆转斑块,但依旧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危险因素。
对于无症状、无危险因素的颈动脉斑块患者来说,若能长期坚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确保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mmol/L,就无需吃降脂药。
5招让斑块缩小和减少
多数斑块可以逆转,让体积缩小,甚至忽略不计。
1️⃣积极调整饮食:坚持低油、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海鲜、豆类、坚果、谷类、橄榄油等健康食品,少吃红肉及其制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制精制碳水,适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
2️⃣主动运动:每周能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但不建议进行强竞技类运动,如马拉松等,过量的运动反而会损伤血管。
3️⃣戒烟戒酒:吸烟是缺血事件、亚临床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
4️⃣控制体重: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应控制在24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控制在26以下。
5️⃣一般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严格控制在1.8毫摩尔/升甚至1.4毫摩尔/升以下,斑块就可能逆转。要注意的是,斑块逆转是一个动态过程,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否则还会反弹或恶化。
总结
颈动脉斑块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的医疗干预,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斑块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避免颈部按摩,以防斑块脱落引发栓塞。出现头晕、视力模糊或肢体麻木等症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