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情志理论解读双相情感障碍:从七情内伤到辨证施治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38:5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情志理论解读双相情感障碍:从七情内伤到辨证施治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经历躁狂和抑郁的极端变化。在西医中,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已有较为成熟的标准,但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疾病同样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中医从整体出发,认为该病多由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治疗上注重辨证施治,通过中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

01

中医情志理论基础

中医情志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变化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当这些情绪过度或不及时,就会导致疾病。例如,过度的愤怒会损伤肝脏,过度的忧虑会影响脾胃功能,过度的恐惧则会伤及肾脏。

《灵枢·百病始生》中提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这表明,七情内伤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双相情感障碍中,患者的情绪波动正是七情失调的典型表现。

02

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认识

双相情感障碍在中医文献中虽无明确记载,但其症状与中医所描述的“郁病”有相似之处。郁病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胸闷、胁痛等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与郁病的“郁极乃发,待时而作”相吻合。

中医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痰火扰神:情绪波动导致肝郁化火,进而生痰,痰火扰乱心神,表现为情绪失控。
  2. 气机失调:七情过极(如过度喜怒忧思)损伤脏腑,尤其是肝的功能失调,引发气滞血瘀或痰浊阻滞。
  3. 脏腑功能紊乱
    • 肝失疏泄:情绪抑郁时,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异常。
    • 心神失养:思虑过度耗伤心脾,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出现情绪低落。
03

中医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实践

中医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在于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常用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临床案例:

患者,女,35岁,因双相情感障碍反复发作8年就诊。患者曾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服用多种西药控制病情,但效果不稳定。2023年3月,患者再次出现情绪波动大、躁狂发作等症状,遂于7月28日来院就诊。

中医诊断为郁病——气虚肝郁证,治则为补气疏肝解郁,选用丹芪疏肝汤加减治疗。处方如下:

  • 黄芪50g、丹参30g、清半夏15g、北柴胡15g、白芍30g、郁金15g、栀子15g、生龙牡各40g、磁石40g、合欢花30g、百合20g、生地黄20g、远志15g、茯神20g、甘草片10g、泽泻20g、桑寄生20g、净山楂25g。

经过五诊的治疗,患者情绪逐渐平稳,最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独特优势。

04

结论

中医情志理论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辨证施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理五脏六腑功能,旨在恢复身心平衡,平复情志。虽然中医在缓解症状和改善体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中西医结合,综合运用药物、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