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诊疗后付费等创新模式,让患者就医更省心省钱
先诊疗后付费等创新模式,让患者就医更省心省钱
近年来,各地医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优化急诊流程、完善医保政策等措施,有效控制急诊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确保了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信用就医模式:让患者就医更便捷
“先诊疗后付费”和“零押金住院”等信用就医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允许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无需预先支付押金,待诊疗结束后再统一结算费用。例如,江苏省连云港市自2022年试行该模式以来,门急诊就诊患者“先医后付”累计使用量已达265.19万人次,涉及金额9.02亿元。
这种模式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就医压力,还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率。然而,这种模式也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资金隐患。为防范逃费风险,一些城市出台了配套的风险防范措施。例如,广东珠海建立了黑名单管理制度,进入黑名单的参保人将无法在市内任何医疗机构享受医保待遇,待还清欠款后,方可解除。
医保政策优化:让患者负担更轻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旨在完善医保政策,减轻患者负担。例如,意见提出放开放宽参保的户籍限制,让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可以在常住地参保。同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也由家庭成员扩展到近亲属。
此外,意见还提出对居民医保连续参保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分别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并为断保后的变动待遇等待期提供了修复机制。这些措施不仅激励了患者连续参保,还为未发生医疗费用的患者提供了额外保障。
急诊流程改革:让就医效率更高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通过智能化平台改革急诊流程,实现了从“患者等医生”到“医生等患者”的转变。医院的一键呼叫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能够实时传输患者信息,实现多科室协同救治。同时,医院还优化了急诊楼布局,配备了多个学科的急诊门诊和相关设备,缩短了应急救治半径。
以患者孙先生为例,他在发病后通过救护车上的信息化平台,医院提前做好了各项接诊准备。从救护车抵达医院到完成各项检查,仅用了短短几分钟。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孙先生脱离生命危险,整个救治过程都在一张急救床上完成,患者及其家属无需来回奔波。
就医环境改善:让就医体验更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占比有望达到90%以上。医疗机构将通过改造空间环境、优化门诊流程等措施,提升儿童就医体验。
例如,一些医院在门诊及病房进行了适儿化改造,配备了母婴室、婴儿整理台、儿童座椅等设施,并设置了儿童“游戏角落”和“阅读空间”。同时,医院还通过分时段预约、优化门诊流程等措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改善就医体验。
通过以上措施,医院不仅有效控制了急诊费用,还提高了诊疗效率,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这些改革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