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56公顷有机农田年减碳1.3万吨,小农种碳专案获国际认证
台湾156公顷有机农田年减碳1.3万吨,小农种碳专案获国际认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业领域的碳汇功能日益受到关注。台湾的"小农种碳专案"通过有机农业实践,不仅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还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将深入探讨有机农业如何增加土壤有机碳,并介绍小农种碳专案的具体成效。
自从“台湾小农种碳专案”加入国际黄金标准减碳认证后,许多人询问:“有机农业是否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可以转换为碳权吗?”
我们必须澄清以下两点:
- 目前通过认证的有机农业未必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
- 碳权不只是量化的多少吨二氧化碳“碳信用”,还包括了农产品,以及经认证量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指标。
如何从有机农业增加土壤有机质?
我们先要了解土壤有机质、有机碳从何而来?很多人以为是施下去的“有机肥”和动植物残体的有机质是主要的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但这仅是土壤有机碳来源的一部分,而且腐化后,这些有机质变成二氧化碳,进入空气,反而是温室气体的来源。
土壤的有机碳主要且长期的来源,是植物叶绿素光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亿万年构成今日生机蓬勃地球的主要原因: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6个分子二氧化碳,加上6个分子的水,结合成葡萄糖,和6个氧气。
6CO2+ H2O + 光合作用 = C6H12O6
众所周知,氧气是所有动物呼吸所必需的元素,逸散到空气中,形成大气中20%的氧气的一部分;葡萄糖则是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也会经过生理生化作用,形成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分子。
以植物而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如果有碳元素100公斤,则会有30公斤构成植物地上的茎、叶、花、果实,30公斤则在根部,还有40公斤的碳由植物代谢作用,以各种有机物的形式,经过根部进入土壤中。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则会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作用,再产生腐植质、腐质酸等,并经过复杂的微生物、小动物(如蚯蚓)的反复作用,长期的有机质,在泥土中形成土壤,供应土地生长植物和土壤生界(动植物、微生物)的营养。
所以我们观察没有人打扰的杂木林、森林、草原,它们都有厚厚一层的腐植土,这就是数千年以至数万年有机质“埋藏作用”的结晶。一般而言,如果要从火山喷发的玄武岩转变成1公分的土壤,需要6万多年,森林产成1公分土壤则需要1千年,像阳明山10公分的腐植土,就要1万年才能生成,真的是十分珍贵。
我们祖先在森林、草原上刀耕火种,一万年前开始农耕时代,破坏了原有的生态与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大量的物种灭绝,同时也将大量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放入大气中。
目前人类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为,就是耕作时翻耕土壤,造成土壤中被植物固存的碳流失到大气中,从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长期观察,北半球春耕期间,大气二氧化碳可以增加10%。
除了翻耕,使用肥料、除草剂、农药,也会大量杀死土壤中的生物,使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大量流失。
简言之,要固碳,增加土壤有机质,就是让土壤恢复原来的生态,减少物理(翻耕),化学(农药、肥料)对土壤的侵扰。
即使是有机肥,大量不当使用,也会造成土壤微生物、有机碳的流失,反而不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就像一个人每天暴饮暴食,反而会早死一样。
小农种碳专案是按照千分之四倡议的理论,如果每年能够埋藏千分之四的碳进入土壤中,就可以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实施了2年,有了第一年初步的成效,156公顷的农地共减了1万3千公吨的二氧化碳当量。〔请注意1公吨的土壤有机碳,相当于3.67吨二氧化碳,计算式:44(二氧化碳分子量)÷12(碳原子量)=3.67〕
碳权是反应可持续发展的17项目的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规定,减碳气候行动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与经济链接,我们不能看减碳多少吨的碳信用绩效,黄金标准即规定,任何认证的碳信用,除了不得违反可持续发展的17项外,还必须有2项以上的量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绩效。
小农种碳专案第一年除了1万3千碳的减碳绩效外(SDG 13 气候行动),还有土壤有机质增加可增进粮食生产(SDG 2 消除饥饿),促进健康福祉(SDG 3),提供农民与社会优质的环境与食农教育机会(SDG 4 优质教育),并提高参加农民的自尊自信和收入(SDG 8 尊严工作与经济增长),鼓励企业、消费者购买种碳专案产品(SDG 12 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
以上的SDGs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从2023年至2032年逐年发展实现。
我们估计在未来9年中,我们逐渐发展到7千公顷,每年可以产生12万吨的固碳效益,同时小农产品也可以标示可持续标章,购买的企业,也可以创造企业可持续报告的ESG绩效。
欢迎各地有机小农参加“台湾小农种碳专案”,我们共同为减碳净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