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歧视现象频发,专家:反歧视政策是企业竞争力关键
职场歧视现象频发,专家:反歧视政策是企业竞争力关键
“全国总工会2018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女职工在招聘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会询问女职工的结婚、生育计划,并将其作为录用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职务级别的上升,女性占比递减,特别是在‘三孩’政策实施后,用人单位招录未婚、未育女性的意愿降低。”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保障妇女工作权利、消除妇女就业性别歧视的建议。
无独有偶,职场中的健康歧视现象也屡见不鲜。美国航空公司就曾因在招聘和晋升方面存在残疾歧视,被处以1.6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这些案例不仅揭示了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更反映了职场歧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性别歧视和健康歧视不仅违反道德规范,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研究表明,实施严格的反歧视政策有助于提升员工士气,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文化,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此外,消除职场中的各种歧视现象还能帮助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增强市场竞争力。
性别歧视:限制女性职业发展,影响劳动力市场效率
著名女权主义经济学家巴巴拉·伯格曼的研究揭示了性别歧视对劳动力市场的深远影响。伯格曼指出,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和社会规范的变化推动了女性大规模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职场中的性别偏见却成为女性职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伯格曼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家庭经济学对性别歧视的错误解释,强调这些理论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结构性不平等。她主张通过反歧视行动和政策改革,为女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健康歧视:阻碍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年龄多元化已成为职场发展的新趋势。英国标准协会(BSI)的一项全球研究显示,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灵活性成为实现职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中国,60%的受访者认为保持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税收或财政激励措施(49%)。
研究还发现,企业高管普遍认为提供工作灵活性、员工健康支持、再培训机会等是促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年龄多元化的职场环境中,关注员工福祉和提供包容性工作条件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反歧视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为消除职场歧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该条例将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旨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保障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来,全国累计审查政策措施161.8万件,清理存量文件447万件,废止和修订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9.3万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反歧视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案例警示:歧视行为的严重后果
沃尔玛公司曾因在晋升和薪酬方面存在性别歧视,被判向女性员工支付1.5亿美元赔偿金。这一案例不仅为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凸显了反歧视政策的重要性。企业必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声誉损失。
结语
性别歧视和健康歧视不仅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公平公正的招聘制度,严格执行反歧视政策,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只有营造一个包容、无偏见的工作环境,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