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新潮流,你跟上了吗?
《红楼梦》阅读新潮流,你跟上了吗?
“《红楼梦》是男性主宰的社会里,第一部为女性发声的书籍。”这是曹雪芹在开篇就明确表达的观点。他写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衩?”这种对女性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中实属罕见。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时报研究院与阅文集团联合发布的《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显示,Z世代(泛指“95后”)已成为数字阅读的中坚力量。以阅文集团为例,Z世代在2023年新增用户中占比达到43%,年平均在读作品28部。在阅读内容方面,青春文学、文学、历史、心理学、哲学是Z世代最爱的五大出版书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成为Z世代讨论度最高的文学名著。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数字阅读平台上,还反映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江苏大剧院民族舞剧《红楼梦》自诞生以来,足迹已经走过了祖国大江南北,首演至今240余场,吸引了近40万名观众。今年9月,该剧将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四场,拉开海外首场演出的大幕。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极深。这些天,民族舞剧《红楼梦》即将在新加坡巡演的消息,成为狮城华人圈的热门话题。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的入口,外墙已经张贴着巨型的民族舞剧《红楼梦》海报。新加坡票务网站sistic,也在专题页面的焦点图位置以多图轮动的方式聚焦了民族舞剧《红楼梦》,并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新媒体时代,《红楼梦》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最近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恶搞经典现象频发,比如用AI将《甄嬛传》宫斗戏改成枪战戏,将《红楼梦》改成武打戏等。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并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
在学术研究领域,《红楼梦》也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北京曹雪芹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于近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西山,共赴一场学术盛宴。学术研讨会分为四场五个议题展开,包括曹雪芹的人文思想、《红楼梦》中的物质文化等。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红楼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也为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了解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物质文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红楼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人物塑造,更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社会现实的深度反映。正如曹雪芹在开篇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持续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关怀。
在当代社会,《红楼梦》的阅读和讨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通过传统阅读还是借助新媒体,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大众解读,这部经典作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现代人。正如一位读者在小红书上所写:“理想国这套小开本红楼梦,是我近几年爱不释手的一套,无论是从装帧,校准,排版,无处不体现了用心和对明注的尊重。”这种对经典的热爱和尊重,正是《红楼梦》能够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重新翻开这本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伟大著作,感受其中的智慧与情感,品味这部经典的魅力。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部像《红楼梦》那样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做过如此全面深入地检审和批判。这正是《红楼梦》之最重要的思想价值之所在,以致这部巨著直到今天仍有提醒国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