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带火江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狂飙》带火江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2023年,一部《狂飙》让广东江门这座低调的城市火遍全国。剧中,高启强最爱的猪脚面、充满烟火气的骑楼街、韵味十足的陈皮茶,不仅勾起了观众的味蕾,也让江门这座城市的传统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
江门,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因《狂飙》而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从骑楼建筑到新会陈皮,从梅家大院到外海面,这些文化遗产正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骑楼: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艺术
江门的骑楼建筑群,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江门城区的发源地,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沧桑。这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岭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世纪20年代起,江门的骑楼建筑开始兴起。这些骑楼将世界各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巧妙结合,形成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据统计,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现存约1300栋骑楼,每一栋都凝聚着江门的历史记忆。
2023年,《狂飙》的热播让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活化这片珍贵的文化遗产,江门市设立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该基金将用于街区的修缮保育、设施完善、文化创新等,旨在让这片百年骑楼焕发新的生机。
新会陈皮:从“凋敝”到“百亿产业”的华丽转身
新会陈皮,是“广东三宝”之首,也是江门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这种看似普通的柑皮,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了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和调味品。新会陈皮的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90年代,新会陈皮产业曾一度陷入低谷。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会陈皮产业实现了惊人的复苏。据统计,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30亿元,带动超7万人就业创业,人均增收超2.2万元。
随着深中通道的即将开通,新会陈皮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大陈皮企业纷纷布局珠江口东岸市场,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陈皮产业向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未来,新会陈皮有望成为“国品之光”,引领中国陈皮产业的发展。
梅家大院:华侨文化的“活化石”
在江门台山市端芬镇,有一座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的梅家大院。这座始建于1931年的建筑群,由108幢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华侨建筑群之一。
梅家大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将欧美风情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完美融合。每幢楼房虽然规划整齐,但外观各异,既体现了当时侨乡人民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这里已成为影视拍摄的热门取景地,《临时大总统》《让子弹飞》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景。
梅家大院不仅是华侨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江门侨乡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江门作为“第一侨乡”的辉煌历史,承载着无数华侨的乡愁记忆。
外海面:百年非遗美食的传承
在《狂飙》中,高启强最爱的猪脚面,正是江门的特色美食——外海面。这种面条因发源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而得名,也称“外海竹升面”。其制作工艺已有100多年历史,2007年被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外海面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鸭蛋、精面粉和面,用竹升(粗竹杠)反复弹压,使面团“起筋”。这种独特的工艺使得面条细如银丝,口感爽滑。外海面的煮法也很讲究,一定要在水沸后放面,用筷子快速弄散,然后捞起“过冷河”,最后再焯一下。这样煮出来的面,散而不粘,入口爽滑。
如今,外海面已成为江门的标志性美食,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还作为特产手信远销各地。2007年,外海面入选“五邑八宝”,成为江门的一张美食名片。
从“网红”到“长红”:江门文旅的未来之路
《狂飙》的热播,不仅带火了江门的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23年江门市接待游客近22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164%。其中,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成为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为了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江门市推出了“3.3精彩之旅”系列活动,包括三天三夜漫游江门、“午后三点三”下午茶等主题线路。同时,江门还注重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全市现有220家较大规模酒店和142家旅游民宿,可提供床位超过3万个。
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表示,江门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城市文脉有机融入现代生活。同时,江门还将发挥130多位江门籍港澳明星的影响力,推动影视、演艺和文旅的“双向奔赴”,打造“天然摄影棚”的城市品牌。
随着深中通道的即将开通,江门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座承载着6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