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长,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区卫生服务不仅需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还要关注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健康问题。此外,慢性病管理难度加大,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这些都是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重大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多学科协同,深化健康教育,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挑战。
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2024-2027年),聚焦老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通知明确,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服务主体为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等。服务内容包括开展健康服务、提供健康咨询、指导转诊转介等。其中明确,医疗卫生机构每年为失能老年人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等服务。各省份结合本地实际,为提出申请的老年人进行失能状况评估,上门为失能老年人提供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营养改善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通知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至少安排2名工作人员一同上门服务,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根据需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提供上门服务时,应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失能老年人监护人、照护者或亲属等在场,依法保障失能老年人合法权益。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俊彩表示,为了积极应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工作,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等系列配套政策,初步构建了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让老百姓特别是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比如,聚焦失能预防,开展老年人失能健康管理项目,累计筛查重点老年人32.4万人次;聚焦失智预防,开展脑健康体检项目,累计筛查92.2万人次;聚焦口腔健康,开展老年人“口福”项目,累计为6万多名老年人提供了免费口腔健康检查;聚焦心理健康,在70个社区(村)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二是关于医养结合方面,是要让老年人能看上病、看好病。依托北京老年医院和各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市区两级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中心,构建了“1+17+N”的工作机制,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机构共同推进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一对一”的对接机制,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建设了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2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3家,搭建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220家医养结合机构入驻,为老年人提供科普讲座、照护指导、远程会诊等服务。在北京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到去年年底,全市友善医疗机构595家,创建比例达到98.7%,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85%。在北京率先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6%。
三是补齐短板弱项,让老百姓能得到更好照护、生命能够更有尊严。随着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安宁疗护需求快速增长,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把老年护理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建设纳入到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有效弥补了老年健康设施资源不足的短板。截止到现在已经完成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21家,新增床位500张,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12家,新增床位600张。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北京市有近百家医疗机构注册了临终关怀科(也叫安宁疗护科),开放安宁疗护床位达到1100张,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需求应该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区卫生服务面临多重挑战:
服务范围拓展:从基本医疗向健康管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多元化服务拓展。这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更全面的服务能力,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服务质量提升:需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平台。例如,上海市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强调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为载体,提供全过程、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这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增强了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
特殊群体关注: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日益凸显。研究显示,这些群体不仅需要基本的医疗服务,还渴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社区护理服务。因此,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精神关怀和生活照护。
慢性病管理难度加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患者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包括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环节,同时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应对措施与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例如,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推进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实现健康检测、评估、指导和干预等功能的集成。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全科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等关键岗位。同时,还需要加强心理关怀和护理技能培训,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展“互联网+”社区健康管理平台,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这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还能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获得及时的健康指导。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政策和资金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未来展望
社区卫生服务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多学科协同,深化健康教育,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挑战。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