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唐朝墩古城:发现世界最完整景教壁画的多元文化中心
新疆唐朝墩古城:发现世界最完整景教壁画的多元文化中心
2023年,在新疆奇台县城东北角的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工作者们有了惊人的发现。在景教寺院区的一处房址内,一幅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重见天日。这幅壁画面积达15平方米,内容包括带十字架的圣像、骑马圣像、带翼天使像等,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景教壁画遗存。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唐代至元代的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也再次印证了唐朝墩古城遗址作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宽约60公里的绿洲廊道中部。这处遗址不仅是唐代北庭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史料记载,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40年前后),最初是作为北庭都护府下辖的蒲类县县城而设立。历经高昌回鹘、西辽和元代的沿用,直至14世纪中期废弃,这座古城见证了近800年的沧桑变迁。
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一系列惊人的发现逐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
在遗址的东北角,考古队清理出一处唐代院落遗址。这处院落南北长约38米,东西宽约15米,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外墙采用减地法从生土向下挖掘出地穴式的院落框架,内部砌筑房屋隔墙。房址内发现的多个袋形窖穴,出土了大量具有唐代风格特点的陶器,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域边疆地区的紧密联系。
更令人惊叹的是遗址中发现的罗马风格公共浴场。这座浴场整体规模约300平方米,采用典型的古罗马“挑空式地板”结构,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的地下供热系统,形成“地热”以保持洗浴空间的温度。浴场按功能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出土的陶壶等器皿很可能为洗浴时使用的盛水器具。这种东西方建筑技艺的融合,生动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佛教寺庙和景教寺院,展示了唐代西域地区多宗教和谐共存的景象。佛教寺庙坐西朝东,景教寺院则坐东朝西,两座宗教建筑相距不远,象征着不同信仰在这里和平共处。景教寺院内新发现的壁画,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形象、圣像、骑马圣像、壁龛、题记等,为研究早期景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城墙夯层中采样的碳14测年数据显示的城址始建年代,与史料记载蒲类县建置年代相当;古城遗址距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直线距离约30公里,也与史料记载里程数相吻合。因此,唐朝墩古城遗址应是唐代庭州所辖之蒲类县县治。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沿用于高昌回鹘、西辽和元代,历经战乱,至14世纪察合台汗国时期逐渐废弃。
唐朝墩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内涵多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970枚开元通宝铜钱,这些铜钱分大、中、小三种尺寸,表面虽已锈迹斑斑,但字迹清晰。据考古专家估算,这笔财富在当时足以购买2匹至3匹马或1000多斤粮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这些考古发现不仅印证了唐朝墩古城遗址作为唐代以来边疆地区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社会缩影,也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北道东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发展历程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
目前,唐朝墩古城遗址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必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唐代西域历史的珍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