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唐玄宗杨贵妃的皇家温泉,现成文化传承地
华清池:唐玄宗杨贵妃的皇家温泉,现成文化传承地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这句诗生动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的浪漫场景。作为唐朝皇家温泉宫,华清池不仅见证了这段传奇爱情,更承载着唐朝盛世的辉煌与衰落。
华清池:一座温泉的历史
华清池,又名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秦始皇时扩建并命名为“骊山汤”,汉武帝时又加修饰。北周武帝时,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初已形成规模。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命令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在温泉附近建宫室楼阁,太宗赐名“汤泉宫”,并于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亲自到温泉洗浴,又御制碑文遍示群臣。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汤泉宫之名为“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又更名为“华清宫”。因华清宫位于骊山,又叫骊山宫或骊宫。而骊山似锦若绣,又名绣岭,宫因山名,亦名绣岭宫。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温泉生活
唐玄宗执政后,华清宫进入鼎盛时期。唐玄宗任命房琯规划设计,环华清宫设置朝廷官署,又依山就势加以建设,作为玄宗游览之所。玄宗赐名“华清宫”,取“温泉瑟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因宫建在温泉之上,亦名“华清池”。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在此处理朝政、商议国事、接见外使,年末才回到长安。时人将此宫与长安大明宫、兴庆宫并称为“三宫”。清乾隆本《临潼县志》载,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的40年间,唐玄宗游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去,秘密而行的无法计算。玄宗实际上是把长安的朝堂搬到骊山,从而以华清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
华清宫御汤遗址前的杨贵妃雕像
华清宫的温泉不仅用于沐浴,还是皇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星辰汤,平面呈“北斗七星”状,分为“斗池”和“魁池”两部分。唐玄宗的莲花汤又名“九龙汤”,专供玄宗李隆基沐浴,是唐华清宫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而杨贵妃专用的海棠汤,又名“芙蓉汤”,建成于公元747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深1.26米,用青石砌成,池内有二层台阶,池底正中有一圆形水口。白居易诗中“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场面应即发生在这里。
温泉的神奇疗效
华清池的温泉富含多种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扩建华清宫温泉,工程宏丽。安禄山从范阳献上白玉雕刻的鱼龙凫雁,以及石梁、石莲花,作品雕镌巧妙,巧夺天工。玄宗十分高兴,命令把鱼龙凫雁放入温泉之中,又把石梁横亘在温泉上,那些莲花刚露出水面。玄宗驾临华清宫,到了温泉,解衣将要进入,那些鱼龙凫雁奋鳞举翼,看上去像要飞起来一样,玄宗很惊恐,急忙命令撤去,然石莲花至今犹存。从莲花汤的规模和造型看,这个记载是可信的。
文化传承:从历史到现代
华清池不仅是一座皇家温泉宫,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等艺术形式,再现了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舞剧在华清宫景区演出,是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已成为华清池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清池,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温泉”的地方,不仅是陕西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唐朝皇帝和杨贵妃的御用温泉,华清池见证了古代皇家生活的奢华与浪漫。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到温泉的神奇疗效,再到精美的仿唐建筑,华清池不仅展现了古代皇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研究唐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址。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享受温泉的惬意,华清池都能带给您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