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逆袭,北方第三城再出发?
青岛经济逆袭,北方第三城再出发?
青岛,这座被誉为“北方第三城”的海滨都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24年前11个月,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4%,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这些亮眼的数据,彰显着青岛经济的强劲韧性与活力。
面对区域竞争的激烈态势,青岛正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突破口,谋求经济逆袭。2024年12月,青岛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这一体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以及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同时,青岛还前瞻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为长远发展蓄势储能。
科技创新是驱动青岛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目前,青岛已汇聚起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如崂山实验室、京津冀国创中心青岛研究中心、北航青岛研究院等。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9777家、占全省五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超865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在政策支持方面,青岛出台《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智能工厂建设等多个维度支持企业发展。例如,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符合相应标准的,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
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青岛的港口经济正焕发新活力。青岛港是世界第五大港口,2024年前三季度,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8亿吨,同比增长5.4%。在对外开放方面,青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2024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达9200.2亿元,同比增长7.4%,展现出强大的外贸韧性。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岛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青岛市南区面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毕业生、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等开展人才引进,提供便捷的面试通道。青岛五十八中西海岸分校也发布教师招聘简章,吸引优秀教育人才。这些举措为青岛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展望2025年,青岛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深入实施,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青岛有望在区域竞争中再次崛起,重拾“北方第三城”的荣光。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青岛正以实干精神,推动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