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都世园会闭幕后植物去哪儿了?答案令人惊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43: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都世园会闭幕后植物去哪儿了?答案令人惊喜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成都世园会”)于10月28日闭幕。这场历时186天的园艺盛会,不仅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花卉植物和园林园艺精品,还为成都留下了宝贵的绿色遗产。闭幕后,主会场和分会场的植物将何去何从?它们又将如何继续为成都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增添色彩?

01

主会场:变身城市公园,持续绽放绿色魅力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依龙泉山而聚,傍三岔湖而栖,山水相融、丘田相连,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闭幕后,主会场将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并采用开放式运营(免首道门票)与封闭式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作为城市公园向公众开放。

在主会场,绛溪河蜿蜒而过,60余种当地植物和500余种展园特色植物同绽光彩。闭幕后,这些植物将继续留在园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赏心悦目的绿色空间。核心场馆也将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例如,锦云楼将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将转换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持续为公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成都东部新区将依托主会场的开敞公共空间,将其转化为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载体,承载2025年世运广场和部分非竞赛项目。园区还将大力引进科技、文化、研学、商业等产业业态,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场景,持续展示公园城市营建成果。

02

分会场:打造特色生态景观,展现地方魅力

成都世园会设有四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都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独特的生态景观。以邛崃分会场为例,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通过精心选择和栽植1800余种植物,展示了龙门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博览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植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选择了珙桐、桫椤、伞花木、红豆树、楠木、太平花、岷江百合、白芨、黄莲、石斛等特色植物。闭幕后,这些植物将继续留在园区,为游客展示邛崃的生物多样性之美。

03

成都的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成都世园会的闭幕,并不意味着这些美丽植物的终结。相反,它们将在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和绿色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作用。近年来,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

根据《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3)》,成都规划生态空间占市域面积的1/3,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转型。2023年,成都实施造林绿化6万亩、营造林12.2万亩,天府绿道突破700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成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长远规划。

成都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和分会场的植物将继续美化城市环境,用于科研和科普教育,成为城市公园的一部分。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成都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让我们期待这些美丽的植物在“后世园时代”继续绽放光彩,为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增添更多绿色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