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弯街道创新“智慧+微网实格”模式,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02: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弯街道创新“智慧+微网实格”模式,打造城市治理新样板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在“智慧蓉城”建设中先行先试,通过搭建智慧化场景应用平台和创新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实现了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的智慧化。

先行者的“占位意识”

2023年初春,成都启动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建设,在部分区市县先行先试。大弯街道早在2020年就成立了智慧治理中心,统筹镇街管理机制改革。此次,该街道将智慧治理中心升级为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搭建了涉及陌生人告警、重点人员预警、高空抛物监测等20余个智慧场景应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实现了从平台指挥调度、人员分配到具体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统一指挥,调度254名专职人员和3102名微网格员,形成全域式联动的城市运行指挥体系。

物联感知系统的科学应用让大弯街道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智慧蓉城”的智慧。2023年3月的一天,社区微网格员李晓菲手机中的物联感知系统突然传来告警,显示某小区居民李大爷家中有燃气泄漏,而该报警也同步传送至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平台,现场值班人员迅速启动公安、消防、医疗、街道、社区“五级”联动响应机制,相关应急人员及时到位,安全隐患得以有效排除,保护了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行动者的“根本路径”

成都原本十分成熟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在此次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的实践中又被赋予了新的血液与内涵——“五微长”。民间“五微长”即微院长、微队长、微河长、微街长、微哨长,由党员、退休职工、物业人员、人民调解员及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延伸而来。这些队伍拥有不同的职能、聚焦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段,在辖域的每一个细枝末梢拉开一张全天候、无死角的常态“天眼”网络。

由民间“五微长”领衔的3102名微网格员在1121个微网格间沉浸式发力之后,仅仅半年时间就有了这样的一系列支撑数据:特殊关爱人群走访服务5000余次;燃气安全宣传30余次,走访排查6000余家场所,发现整改安全隐患1500余处;及时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5起; 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7件,调处率达100%,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开展打击传销集中专项整治“收网”行动,查处疑似传销窝点22处,挡获涉嫌传销人员50余人;违法犯罪总警情同比上年同期下降57%,其中重点警情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上年同期下降45%。

“智慧蓉城”平台的运行,实质性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居民群众,还有企业。

作为青白江区首家社区智慧养老综合体,福孝家康养中心自主研发“e点慧”智慧医养管理平台,拥有15项知识产权,并链接省级医疗资源和区级医疗资源,探索三级医疗康养联动机制,为辖区内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提供社区智慧康养照护服务等多种智能场景。因此,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从建设初期就将福孝家康养中心“e点慧”智慧医养系统纳入其中。目前,综合体为36名老人提供的集中养老、400余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对9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健康照护均接入平台,实现养老服务场景可溯源、可闭环。

成都青江竹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区域内再生资源行业首家智慧数字化科技环保企业,自主攻关研发多项软、硬件设备,成功上线运行“大嘴蛙”再生资源智慧服务平台,并接入大弯街道“智慧蓉城”平台。在全街道布局36个“再生资源服务驿站”,形成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服务15分钟便民圈;同时,依托微网格员、楼栋长和企业服务人员组成900余支“低碳环保志愿队”,全覆盖321个小区院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指导与服务,解决了企业“回收资源”需求问题。企业联动社区实施“减碳”积分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将书籍、电器等部分高价值回收物进行维修、消毒再利用,捐赠给社区构建共享空间,实现“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的双向赋能。

“智慧蓉城”中的“优治理”

2023年底,成都召开的智慧蓉城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融合运行提出了新要求,持续完善“立体感知—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工作闭环,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精细治理水平和企业市民体验,为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治理支撑。

城市治理创新与精细化治理的迫切要求。街镇是居住在有限区域内的人民群众生活共同体,在其内涵和具体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如何对其进行“智慧”治理是成都智慧蓉城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思考点。因此,街镇层级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完善一种“精细化、智慧化、一体化”的城市治理机制,通过“智治”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诸多手段,把精细化治理极尽所能地应用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并促使相关各单元精准、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从而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街镇层级跨界治理模式的现实需要。因为治理对象、管理事务的复杂性总是超出单个部门业务范围,因此,街镇层级的城市治理需要“跨界意识”与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属性。这就意味着只有多元合作,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高效的治理格局。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把响应时间和处置效率作为一个关键需要进行跨界治理实践,促使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化,治理成效就超常态凸显出来。以“大弯实践”为例的治理模式或许是一揽子解决内部不平衡、外部不充分等难题的难得“范本”。

城市治理服务效能提升的需求。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数据资源“一网通享”,促进系统贯通、数据贯通,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大数据精准赋能、网格化高效联动,对民生、环保、安全等各种公共服务需求及时响应,真正实现城市治理可感、可视、可防、可治,更加精准服务市民群众。青白江区大弯街道智慧蓉城运行中心的“优治理”模式彰显出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核心理念,一个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服务体系、服务团队、服务方式与成效评估等环节十分优质的系统性方案和行动路径就此成型。

总的说来,在成都“智慧蓉城运行中心”的“试验场”上,青白江区大弯街道经历了从积累到破局的演变,逐步摆脱了“常态”治理的惯性思维,开始沿着“智治”的轨迹前行。尤其是“四统一”和“五微长”,鲜明地反映出践行过程中的新思维和新能力,而这就是幸福的底色。

本文原文来自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