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当孩子被孤立,家长的正确应对方式
专家解读:当孩子被孤立,家长的正确应对方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当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被同学孤立时,这无疑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一片阴影。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属于他们的阳光和欢笑呢?
张女士的孩子初一,如今13岁的她不仅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因为小学六年一直担任班长,到了初中,她以良好的学习表现、个人能力,担任了班里的学习委员。但最近一个月以来,她却莫名其妙地被同学孤立,就连她的同桌也开始疏远她:上体育课时,没有人愿意与她一组;小组活动时,同学也不尊重她的意见……为此,孩子很苦恼,只有回家跟张女士哭诉。可是张女士除了安慰孩子之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
总希望他们能够快乐、自信地与人交往
享受友谊的温暖
然而,当孩子因为某些原因被同学孤立时
这无疑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投下一片阴影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帮助孩子重新找回
属于他们的阳光和欢笑呢?
别担心
深姐姐邀请两位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汪瞻
- 深圳市妇联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专家
-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
- 中华医学会委员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
- 深圳家庭教育促进会理事
心理学家穆扎弗·谢里夫等人在其著名的11~12岁男孩夏令营实验(又称罗伯斯山洞实验)中发现,孩子们即便没有表现出丝毫惹人注目的攻击性行为,团队里仍会出现对彼此的敌视和偏见。
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从童年阶段的孩子开始,就有出现社交小团体并引发对他人敌意的可能。当然,该研究也发现,孩子们在必须要通过更多团队合作来解决当下问题时,就会逐渐放下敌意,原有的误解和矛盾也会逐步消除。
向孩子澄清并解释敌意问题有助于孩子更懂得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挑战,避免更深的疑惑与苦恼。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更多团队合作,或主动在家庭互动中预演有关团队合作的游戏(如桌游、自走棋等),将有助于孩子更好的培养合作精神。为未来孩子主动消除人际间的敌意,打破隔阂并培养合作精神提供来自家庭的指导与支持。
孤立或许只是暂时的阴霾,用爱、智慧和勇气去照亮前行的道路,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从教育学角度建议
王秋英
- 深圳市妇联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专家
-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广东省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副主任
-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
当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当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影响一个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痛苦。大量研究证明,父母的深度理解和共情可以抚慰孩子的创伤。
同时,家长可以跟老师聊聊,也可以刻意关注下孩子与同学的相处模式,看看问题在哪里,给予孩子具体的人际技巧方面的帮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