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药:老年人健康的守护者
社区中医药:老年人健康的守护者
近年来,我国在健康保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社区中医药服务方面,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政策引领,构建服务新体系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2024-2027年)。该行动聚焦老年人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居家失能老年人,服务主体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优化团队服务,建立由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康复治疗人员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服务。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延伸服务至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地方层面,广东省更是走在前列。据统计,2023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达2.3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全省有中医医疗机构2.4万个,其中中医医院2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1854个,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创新服务,提升健康获得感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积极探索社区中医药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创新推出“生活化健康服务”模式,通过每日一练、每周一讲、每周一访、每周一影、每月一赛、每月一会等多样化活动,惠及患者逾十万人次。医院还推动中医减脂新模式,通过中医经络检测与现代人体成分分析,帮助113位成员累计减重500.5斤。
此外,医院打造了中医药文化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科普教育基地,已开展各类特色活动320场,惠及群众5600人次。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也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成效显著,健康保障显成效
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推广,有效缓解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2023年广东省中药工业营业收入达716.35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省已将1390种中成药、1655种中药饮片、1329种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提高了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及支付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普及,不仅改善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通过医保支付向中医药倾斜,更多优质中医药服务得以惠及百姓。
未来可期,服务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社区中医药服务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医养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服务平台,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同时,鼓励通过互联网医院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复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在人才培养方面,广东省积极推动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高校,确定6家中医药学院入选省内首批高水平中医药学院建设单位。全省中医医师突破6.3万,占全省医师总数的17.55%,为社区中医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和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社区中医药服务必将在老年人健康保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