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带你探秘石浦渔港古城: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央视带你探秘石浦渔港古城:千年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日,央视新闻聚焦浙江象山石浦渔港古城,带领观众领略这座千年渔乡的非遗文化魅力。
石浦镇作为我国最早的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已成为著名的渔商重镇和海防要塞。时至今日,这里仍完整保留着一条总长1670米的百年老街。老街居民世代生活于此,将千百年的非遗文化传承得淋漓尽致,成为景区最生动的展示部分。
在这些非遗项目中,船模艺术尤为引人注目。它通过对真船进行等比例缩小,制作出形态逼真的船模,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2年,船模艺术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雪峰正致力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石浦渔港古城内的"宏章绸庄"是盘扣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传承人裘红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盘扣艺术相框、挂件、发箍、胸针等一系列工艺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成为象山最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之一。
象山米馒头起源于南宋,是宋孝宗恩师史浩为孝敬母亲特制的一种点心。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米馒头以柔韧如棉、醇甜适口、温和养胃的特点,成为象山人逢年过节必备的传统点心。
石浦的吊兰膏药是当地陈家的家传秘方,遵循"传媳不传囡"的家规。为了方便售卖,陈家将膏药装入竹篮,从窗口吊给顾客,这个传统延续至今,"竹篮吊膏药"也成为百年老招牌。
石浦鱼灯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道具,人们用它来祈福避邪。传承人李荣辉在老街开设"手工灯艺作坊",制作的鱼灯深受渔民欢迎。
鱼骨造型艺术源自民间流传的鱼骨鸟传说,通过选材、蒸煮、拼接等工序,将鱼刺制成各种动物造型或画作。2015年,这项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石浦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炸虾饼承载着许多象山人的童年记忆。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鲜美的虾肉,底层的面味和肉味中和了海鲜的腥味,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石浦渔港古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非遗文化,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央视新闻的镜头,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