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联手修复蒲甘最高佛塔,预计9年完工
中缅联手修复蒲甘最高佛塔,预计9年完工
在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畔,静静地矗立着一座被誉为“万塔之城”的古城——蒲甘。这里曾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首都,也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公元849年至13世纪期间,蒲甘经历了大规模的寺庙建设浪潮,建造了超过10,000座佛塔、寺庙和修道院,如今还存有2,200多座。这些佛塔不仅见证了缅甸的历史变迁,也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成就。
然而,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城在1287年遭遇蒙古入侵,许多寺塔遭到破坏。历经沧桑的蒲甘在现代又面临新的挑战。2016年8月,缅甸发生强烈地震,蒲甘地区近400座佛塔遭到不同程度损坏。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缅两国迅速展开合作,共同应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
他冰瑜佛塔,这座建于1144年的佛教建筑,是蒲甘最高的佛塔,也是缅甸最著名的佛塔之一。在地震中,他冰瑜佛塔遭受了严重损毁。中缅双方经多次商谈,共同确定由中国对这座受损的佛塔进行修复。2022年1月,他冰瑜佛塔修复项目正式启动,包括前期进行的勘察等工作,工期长达9年。
修复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任务,需要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中方团队与缅方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要求,全面开展他冰瑜佛塔的整体修复工作。修复内容包括文物本体保护修复、壁画保护、考古、文物安全防范等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选派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古工作队,赴缅甸开展配合修复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
文物保护与修复行业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德国石匠协会会长西比尔·特拉温斯基强调:“没有石匠就没有古迹保护。历史遗迹修复离不开专业化的石匠和石雕艺人。”在德国,石匠协会和木匠协会等机构致力于培养手工艺人才,同时,现代科技也在文物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瑞士诺夫森公司开发的激光清洁技术,可以精确、温和地清除历史建筑上的污垢,减少对古迹的影响。
中缅合作修复蒲甘佛塔,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两国友谊的见证。正如周恩来总理在1961年访问缅甸时,专程到访蒲甘并捐善款修缮凉亭,成为中缅友好的象征。这次合作不仅展示了两国深厚的情谊,还促进了文物保护和技术交流,为巩固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添砖加瓦,使中缅世代友好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随着修复工作的稳步推进,他冰瑜佛塔将重现昔日辉煌。这不仅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贡献。中缅合作修复蒲甘佛塔的故事,将作为一段佳话,永远镌刻在这座“万塔之城”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