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习俗的前世今生:从李煜到康有为
缠足习俗的前世今生:从李煜到康有为
缠足习俗,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的陋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窅娘为了取悦君主,用帛缠足,将双足缠成纤巧弯曲的新月形。窅娘穿着素袜在金莲台上翩翩起舞,身姿曼妙,宛如凌波仙子,李煜见状大悦,赞其“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从此,“金莲”便成为缠足小脚的代称,这宫廷绮靡风尚,犹如一颗奇异种子,悄然落入社会土壤,在岁月滋养下生根发芽,蔓延至市井街巷,成为影响深远、禁锢女性数百年的缠足陋习之滥觞。
缠足之风在宋代渐成气候。北宋时期,虽然缠足现象尚不普遍,但苏轼的《菩萨蛮·咏足》已显露出对缠足的赞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到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表明,北宋时期,缠足已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到了南宋,车若水在《脚气集》中批评道:“妇人缠脚,不知起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来不知何用?”这反映出缠足习俗在南宋已相当普遍,并引发了有识之士的反对声音。
明清时期,缠足之风达到鼎盛。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要求足形弓弯。清代则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要小至三寸。所谓“三寸金莲”,是指女性的脚在缠足后,长度不超过三寸(约9.99厘米)。这种畸形审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束缚,更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脚被认为越小越美,“三寸金莲”成为了当时女性美的典范。在彼时社会目光审视下,三寸是完美范本,越近三寸越尊荣,象征女子家教、贞静与贤淑,偏离则遭轻慢,似低人一等。
缠足的过程极其残忍。女孩子通常在5-8岁左右开始缠足,用长布将除拇指外的其他四趾向下屈并包裹,用针线缝住。整个过程需要长达数年之久,对女性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摧残。缠足不仅导致脚部严重畸形和功能受损,还引发了诸多健康问题,如感染、坏疽等。然而,这种陋习却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在古代婚娶中,小脚成为“择偶”的重要考量,关乎女子终身归宿与家族颜面,“娶妻求淑女,淑女首小脚”,致使无数家庭趋之若鹜,女童从懂事便承受身心剧痛,只为迎合扭曲标准。
近代以降,随着启蒙思想传播、女权意识觉醒,有识之士开始痛斥缠足对女性的戕害。甲午战败后,维新派成为推动不缠足运动的主力。康有为是戊戌维新派领导者,他在光绪九年(1883年)就在老家创立不裹足会,后来又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康有为两个女儿康同薇、康同壁带头不缠足,并在不缠足活动中现身说法畅谈妇女不缠足的好处。经过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提倡,缠足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虽然普通平民百姓知道缠足的危害,但是顾及女子的婚姻问题,依旧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发起了不缠足会,梁启超特作《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张之洞还“特为序以重其事”。经过康、梁等人的宣传,缠足的危害以及不缠足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在湖南,谭嗣同亦主持了不缠足会。不仅如此,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发布了《臬宪告示》禁止缠足。湖南不缠足会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规模及人口庞大。湖南不缠足会光总会的人员就达到928人,其他的分会人数也很可观。其次,除了总会设在长沙之外,大多数都设在州县地区,更有甚者,设置在乡里,这就表明了不缠足运动已经在湖南地区深入普通民众阶层。最后,湖南的不缠足会是全国中唯一一个总会和分会有着明显上下级关系的地区,这是因为湖南不缠足会的董事黄遵宪同时担任湖南按察使的身份,从而在湖南省内,破除清政府的禁令,推行命令,明确隶属关系。不缠足总会成立之后便颁布了《不缠足总会简明章程》和《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十条》,以此来规范成员的行为。
不缠足会成立以后,便把革除封建缠足,作为其主要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之下,不缠足会做了许多努力。第一,进行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缠足的弊端,从而达到改变观念的效果。在维新运动中,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宣传禁缠足的思想。特别要注意的是他们文章宣传的对象除了女子,还有士大夫阶层。对于普通人,便通过坊间歌谣的形式进行宣传。湖南不缠足总会在《湘报》上刊印了《不缠足歌》,至今流传下来的最为著名的便是林纾的《新乐府》。除了诗歌的形式,为了照顾到不识字的人,后来又出现了讲演的形式,从而“使不读书识字之人,闻言立解”。
民国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女性解放思潮的传播,缠足习俗逐渐被彻底废除。学校拒绝招收缠足女生素,工厂拒绝雇佣小脚妇女,新女性挣脱枷锁,奔跑于街头、投身时代浪潮。历经波折缠足恶俗终渐次消亡。
回望“金莲”历史,那是女性被物化、被压制的血泪篇章,“三寸金莲”数字背后,是封建礼教狰狞獠牙与病态审美的顽固不化。如今,女性自由行走于世,双足承载力量与梦想,往昔“金莲”枷锁化为警示,时刻提醒珍视平等、捍卫自由,莫让历史沉疴复现,确保女性在时代坦途昂首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