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长线法宝》:长期投资的智慧
《股市长线法宝》:长期投资的智慧
“富轹万古,不如一斗。不如一斗,不如一升。”这句出自《管子·牧民》的古训,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长期稳定的积累,远胜于短暂的暴利。这一理念,在投资领域同样适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正是这一理念的现代诠释。
《股市长线法宝》由美国著名投资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杰里米·西格尔撰写,书中详细阐述了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卓越表现。西格尔的研究表明,长期来看,股票不仅能带来远高于其他金融资产的回报,还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买进并持有”的策略,投资者可以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获得稳定的回报,从而实现财富的有效积累。
这一观点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认可,使《股市长线法宝》成为了长期投资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最出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对各个资产大类历史收益数据的统计。在最新的第6版中,作者统计了美股1802-2021年五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剔除通货膨胀之后的真实收益情况:
- 股票资产的年收益率为6.9%
- 长期国债的年收益率为3.6%
- 短期国债的年收益率为2.5%
- 黄金的年收益率为0.6%
- 美元现金的年收益率为-1.4%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股票资产的年收益率是最高的。这意味着,通过构建一个完全分散的股票资产组合,就可以让自己财富的真实购买力平均每10年翻一番。
然而,长期投资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股票资产的涨跌幅度确实很大,其波动风险也远远超过其他资产。书中详细分析了持有不同时间长度下,股票收益率高于债券收益率的概率。数据显示,持有时间越长,股票战胜债券的概率越高,甚至从1871年以来概率高达99.3%。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克服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拿到股票资产应有的回报?答案就是长期投资。书中通过对比择时策略和长期持有策略的年收益率,以及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发现“买入并持有”才是适合大多数投资者去真正实践的投资策略。
那么,长期投资的理念是否适用于中国市场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回溯1990-2023年中国A股上证、深证指数的变迁,不难发现,尽管一些年头里处于熊市,收益率为负,但牛市和熊市不仅交替出现,并未出现过长时段的持续暴涨或暴跌。而且累积、长期收益率仍是非常可观的。这印证了《股市长线法宝》的观点:“一个做好了分散配置的多样化股票资产组合,才是最安全的长期投资品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自己选择的某只特定的股票,只要持有时间足够久,就一定能有比较可靠的盈利回报。正如书中所强调的,投资者需要构建一个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以降低单一股票带来的风险。
《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书适合哪些投资者阅读呢?首先,是对全球资产配置有需求的投资者。其次,是希望了解多个资产大类收益和风险的投资者。最后,是希望做好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书中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投资策略,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长期投资的重要性,克服人性的弱点,成为真正的“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长期投资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更需要保持冷静,坚持长期投资的策略。正如书中所强调的,不要对短期时间反应过度,“大多数资产90%以上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多年的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一年的盈利能力”。
《股市长线法宝》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长期积累和稳定增长的哲学。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财富时应重视长期规划和稳定增长,而非仅着眼于短期得失。这种理念,与《管子·牧民》中的古训“富轹万古,不如一斗”不谋而合,共同启示着我们在投资乃至生活中,都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追求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