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指南:先评估再运动,专家推荐这样做
糖尿病患者运动指南:先评估再运动,专家推荐这样做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而治疗率及血糖达标率均不足50%。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运动前准备
在开始运动计划之前,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和运动能力评估。这包括检查血糖控制情况、心血管状况、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情况。评估结果将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和强度,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的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运动方式。它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强度低、幅度小,不易造成运动损伤。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推荐的抗阻运动包括使用哑铃、深蹲、俯卧撑等。每周进行2-3次,两次运动间隔至少48小时。
传统运动
中国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柔韧性,适合糖尿病患者练习。这些运动动作舒缓,对身体的冲击小,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运动强度和频率
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约为170减去年龄)。这样的运动强度既能有效消耗血糖,又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运动频率因人而异。合理的有氧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7次,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不能出现连续两天不运动。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两次锻炼间隔≥48h),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到每周3次,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运动注意事项
血糖监测
运动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未控制时进行剧烈运动。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13.8毫摩尔/升或尿酮体阳性者,应注意运动中可能会出现高血糖。相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特别是磺脲类药物)的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如果运动量大,应补充能量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运动时间选择
餐后60~90分钟运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以30~6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个小时,其中包括10~2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
安全建议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穿着适合的运动鞋和服装,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运动前后各进行5分钟的热身和放松活动,运动后注意补充水分。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或视网膜病变等的患者,应谨慎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特殊情况下的运动建议
对于合并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运动需要更加谨慎。例如,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避免高强度运动和屏气动作;糖尿病足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损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科学合理的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律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建议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确保运动计划适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