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分类全攻略,从种类到选购只需要看这一篇
保健食品分类全攻略,从种类到选购只需要看这一篇
保健食品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保健食品的分类、各类人群适用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等信息,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
保健市场越来越大,哪些族群会吃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族群对营养补充有着各自的需求,了解这些需求有助于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以下是各类族群可能会需要的保健食品种类及选购时应注意的事项:
上班族
上班族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容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适合选择能提供全面营养补充的综合维生素、B群等。学生
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学习压力大。可以选择含有DHA、EPA等成分的产品,以帮助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力。老年人
老年人体力较弱,吸收营养素的效率较低。适合选择液体或粉剂形式的保健食品,如钙质补充剂、益生菌等,帮助维持骨骼健康和肠道功能。孕妇
孕妇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确保胎儿健康发育。应选择专为孕妇设计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如叶酸、铁质、钙质和维生素D等。运动爱好者
运动爱好者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来支持肌肉修复和生长。适合选择高蛋白粉、支链氨基酸(BCAA)等产品。
保健食品种类解析:四大类别一次看懂
保健食品是由天然食材经过精制、加工或配方调制而成的产品,能补充每日营养并帮助调整体质,但这些产品不能宣称具有治疗疾病的效果。保健食品主要分为四大类别:
特殊营养食品
为了满足特殊生理状况而设计的食品,包括婴儿配方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等,这些食品经过中央主管机关的许可,专为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开发的产品。
例:亚培安素、减重代餐、糖尿病营养配方。
機能性食品
除了基本营养素外,还添加了具特定健康成分的食品,帮助调整体质。
例:益生菌、优酪乳。
膳食补充食品
用于补充营养素或调节特殊生理机能的食品,通常是胶囊或锭状。
例:葡萄糖胺、综合维生素、B群
健康食品
经过认证并具有实质科学证据支持的食品,能帮助调节生理机能或维持健康,但不以治疗或矫正疾病为目的。
通过健康食品认证的产品,会有“小绿人标章”。
健康食品 vs 其他保健食品分类,标示错误小心触法!
健康食品跟一般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健康食品”是一个法律名词,法律上的定义为“具有保健功效,并标示或广告其具该功效,且须具有实质科学证据,非属治疗、矫正人类疾病之医疗效能为目的之食品”。
经卫生福利部核准通过的“健康食品”,在产品包装上除了标注一般食品标示项目,还要特别标出“健康食品”字样、核准之证号、标准图样、保健功效及警语等相关规定项目。
一般食品不能随便宣称是“健康食品”或具有健康食品的“保健功效”,而大家常听到的“保健食品”其实就是一般食品,仅能作为营养补充而已,与通过审查的健康食品完全不同,随意使用“健康食品”的标示或宣称保健功效,不但可能误导消费者,还会触犯相关法律规定。
健康食品 13 项保健功效
根据卫生福利部资料,健康食品标章目前开放 13 项可宣称的保健功效,包括:骨质保健、调节血脂、不易形成体脂肪、护肝、免疫调节、延缓衰老、胃肠功能改善、调节血糖、抗疲劳、辅助调节血压、辅助调整过敏体质、牙齿保健、促进铁吸收。
这些功效均需经过严格的科学证据验证,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使用。由于健康食品涉及多项法律和规范,建议保健食品业者交给专业厂商协助处理会比较安心。
保健食品种类这么多要如何选?5 种剂型优缺点比较
在开发保健食品时,了解不同剂型的优缺点有助于设计出符合目标消费族群需求的产品。以下是五种常见保健食品剂型的优缺点比较:
剂型 | 优点 | 缺点 |
---|---|---|
锭剂 | 制造成本较低,原料不易氧化,可以做成不同形状,表面会有刻痕方便切割,可用特殊技术控制分解速度,成分密度会比胶囊高 | 吞咽困难者不适合食用,肠胃消化不好者的食用效益不大,可能会有一些添加物 |
胶囊 | 成分之间可调配比例大,能包覆味道重或具刺激性的成分,保护内部成分免于外在环境的破坏 | 可填充的剂量受限,提早软化的外壳可能伤害食道黏膜,素食者需注意胶囊外壳成分 |
液体状 | 吸收速度比胶囊与锭剂快,较不受容器体积限制,老年人与小孩容易食用 | 只适用于水溶性的原料,保存期限较短,原料成分容易变质 |
粉剂 | 成分吸收速度较佳,体积较小方便携带,可依据需求调整用量 | 可能会添加香料来改善口感,可能有沉淀问题,接触表面积较大容易受潮 |
冻状 | 较多口味选择,成分分布较为均匀 | 添加许多化学调味剂 |
保健食品是药品?还是食品?
保健食品不具备治疗疾病的效果,主要作用是补充日常营养需求和维持身体健康,保健食品在产品包装上会标示“食品”,并提供营养素含量的信息。
药品是依据《药事法》定义,用于诊断、治疗、减轻或预防疾病的产 品,主要作用是治疗疾病,需经过中央卫生主管机关的认证,并须由医师或药师指导使用。药品在包装上会显示许可证号(如“卫署成制字第XXX号”),证明合法性及有效性。
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你在产品宣传和推广过程中准确定位,确保产品能够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以下表格总结了药品与保健食品、健康食品、一般食品的主要区别:
类别 | 定义 | 功能 | 认证标准 |
---|---|---|---|
药品 | 用于诊断、治疗、减轻或预防疾病的产品 | 治疗疾病,影响身体结构及生理机能 | 许可证号药品标示 |
保健食品 | 用于补充膳食,改善生理功能 | 一般性保健与营养补充 | “食品”标示营养素成分标示 |
健康食品 | 用于膳食补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 改善特定健康状况 | 小绿人标章健康食品许可证 |
一般食品 | 日常饮食,主要维持基本生理需求 | 提供基本营养素 | 无特别标示 |
保健食品跟药品一起吃会有影响吗?
在开发保健食品之前,需要把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使用的潜在风险也考虑进去,某些保健食品与药品在肠道系统中可能会互相影响,导致药效降低或引发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在服用药品的同时摄取保健食品,建议两者间隔至少两小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红麴与降脂药物:红麴与某些降脂药物(如史塔汀类药物)具有相似功能。若同时服用,可能导致剂量过高,增加副作用(如肌肉酸痛)的风险。
鱼油与抗凝血药物:鱼油的抗凝血作用可能会与抗凝血药物(如warfarin)相互影响,增加出血风险。
钙片与抗生素:钙片可能会影响某些抗生素的吸收,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益生菌与抗生素:益生菌与抗生素同时服用,抗生素会杀死益生菌,降低效果。
了解这些知识,能帮助企业设计出更符合目标族群需求的保健食品配方,并在推广时提供专业建议,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如果品牌不具备专业保健食品知识,建议找专业的保健食品代工厂商协助,以避免影响品牌声誉与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