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玄奘取经背后的惊人毅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9: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玄奘取经背后的惊人毅力

公元629年,一位名叫玄奘的年轻僧人,怀揣着对佛法的无尽渴望,从长安出发,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艰险的西行之路。这条长达五万四千公里的旅程,穿越雪山沙漠,历经十三年,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取得了珍贵的佛经。玄奘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传奇的旅程,更是一曲毅力与信仰的赞歌。

01

从长安到印度:一条五万四千公里的信仰之路

玄奘的取经之路,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穿越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进入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经过昭武九姓七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关(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穿越阿富汗北境,翻越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经过迦毕试(今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巴基斯坦白沙瓦城,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

这条路线,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路径,更是一条精神上的修行之路。玄奘所走的这条路,虽然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汉唐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地区逐渐东传进入中国,因而玄奘法师其实是逆着这条路线西行而去的。

02

坚定的信念:从偷渡到穿越沙漠

贞观元年,27岁的玄奘正在申请出关文牒,可是不论玄奘交了几份上去依然是毫无结果。与他原本决定同去的僧人,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下都开始萌生退意。只有玄奘一人还在坚持,可是文牒下不来,他便出不去。

最后他只好想了一个办法——“偷渡”,也就是秘密出国。当时通往西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河西走廊,他从兰州到了甘肃的威武,在此逗留一个多月宣扬佛法。但此时却被威武的都督得知他要私自出境,于是当即要带他回长安。

而在玉门关的五烽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第一烽和第四烽他都遭到了校尉的阻拦,都表示可以将他送回敦煌。而玄奘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的追求。而恰逢两个校尉都是信佛之人,也就答应了让他通行。

而这也是玄奘最后一段舒坦日子。等玄奘连过五烽后,路上的环境十分艰难。他进入了长达八百里的流沙河,稍有不慎便会身亡。沙漠里一望无际,玄奘行走了几天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野马泉。连着几天没了水和粮食,他动了回去取水的想法。

可是刚一动身,便想到自己从长安出发时的誓言,取不到真经绝不回头一步。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继续西行,四天五夜没有喝水的他,带着那匹马。突然老马向前奔袭,而拐个弯之后果然看见了绿洲。

而玄奘也是靠着这匹老马,才挺过这次的难关。

03

拒绝诱惑:在高昌国的抉择

贞观二年年底的时候,玄奘已经踏入了新疆境内,在伊吾国内得到了休息,原本是打算继续西行,却被南面的高昌国强硬邀请,而高昌国的国王还希望他能够长留高昌。甚至给予金钱、美酒,企图留下玄奘,但依然被他拒绝。

高昌国地理位置便是如今的火焰山,温度极高。而玄奘为了抗议,连续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整个人奄奄一息,而他如此的行为竟然也将国王感动。于是玄奘不仅能够离开,还被赠送了多套僧服和路上用品。甚至国王利用自己之名,为玄奘广开通道,让这沿路上的国家都对玄奘多加关照。

玄奘的毅力,不仅体现在身体上的忍耐,更体现在精神上的坚持。在面对物质诱惑和舒适生活的选择时,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继续西行。这种精神力量,正是他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取经壮举的关键。

04

启示与传承

玄奘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面临困境的人。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种毅力和精神力量,不仅成就了玄奘个人的修行之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玄奘取经不仅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反映,更是古代中国人自信、开放、勇敢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的一个例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