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曼:二战时期的超级外交官
哈里曼:二战时期的超级外交官
1891年11月15日,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出生于纽约市,他是铁路巨头爱德华·亨利·哈里曼(Edward Henry Harriman)的儿子。哈里曼的早期职业生涯始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在那里他从1915年开始工作,并于1932年至1946年担任董事会主席。此外,他还与投资银行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有关联,并帮助建立了联合银行公司(Union Banking Corporation),这些机构与德国工业家弗里茨·蒂森(Fritz Thyssen)的金融利益密切相关,后者曾资助纳粹党的崛起。
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总统的领导下,哈里曼在国家复兴管理局(National Recovery Administration)担任官员,并在1940年至1941年间服务于国家防御顾问委员会(National Defense Advisory Commission)及其后续机构生产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1941年,罗斯福派遣他前往英国和苏联,以加快美国的租借援助。随后,他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1943-1946年)和驻英国大使(1946年4月至10月),并在1947年至1948年担任商务部长。
在与丘吉尔的互动中,哈里曼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技巧。作为美国驻英国大使,他与丘吉尔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哈里曼回忆说:“丘吉尔是一位极具魅力的领导人,但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谈判对手。他善于利用情感和历史感来说服他人,但这也使得与他达成具体协议变得困难。”
与斯大林的互动则展现了哈里曼的坚韧精神。在苏联,他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斯大林的强硬态度和不信任使得双方的谈判充满了紧张气氛。哈里曼回忆道:“斯大林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他总是试图从每一个细节中寻找美国的意图。这要求我们在与他打交道时必须格外小心,确保我们的言行不会被误解。”
哈里曼的回忆录《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详细记录了他在二战期间的外交经历。他写道:“在与两位截然不同的领导人打交道时,我学会了如何在保持坚定立场的同时,也要展现出灵活性和理解力。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但也极具成就感的经历。”
哈里曼的外交生涯并未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终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继续在外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监督了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担任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总统的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并在林登·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总统时期担任驻巴黎和平谈判的美国代表团团长。他于1986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4岁。
哈里曼的回忆录《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不仅是一本个人回忆录,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二战期间盟国之间复杂关系的窗口,展现了哈里曼作为一名杰出外交官的独特视角。尽管已过多年,哈里曼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