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爱好者必读:科学预防和处理水泡指南
马拉松爱好者必读:科学预防和处理水泡指南
马拉松爱好者们注意啦!跑完步发现脚心起了水泡?别慌张,这里有一份详细的急救指南。无论是小水泡还是大水泡,都有科学的方法应对。记得,小水泡可以等待自然吸收,而大水泡最好找专业医生处理哦。还有更多实用的小技巧,比如足部浸泡、保湿护理、创可贴使用等等,让你快速恢复,下次跑步不再担心!
水泡是怎么形成的?
想象一下,你的皮肤层就像一张叠在一起的纸。正常情况下,这些层滑动得很顺畅。由于这些层很长,如果反复产生摩擦,这些层就会开始朝不同的方向移动。这种相反的运动被称为“剪切力”。摩擦性水泡主要是剪切力由于运动摩擦不断撕扯皮肤表层与皮下组织,造成他们之间分离形成间隙,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使得其间充满液体。皮肤的外层表皮成为水泡的表层。水泡内层的皮肤呈红肿、有刺痛。
如何预防水泡?
选择合适的跑鞋:鞋过紧的挤压和脚在鞋里活动匡量太大导致的摩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也就是说鞋买得过小挤脚或者说鞋买得过大,导致脚在鞋里乱动,都会大大增加发生水泡的可能性,所以买鞋首要考虑的是舒适合脚,然后才是功能。
不要穿新鞋参加马拉松或越野比赛:因为新鞋较硬加之不一定与你的脚磨合好,所以非常容易起水泡。
袜子选择也有讲究: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购买有分区设计专门的运动袜子。袜子最好不选用纯棉质制品,纯棉的袜子比尼龙的更容易形成水泡。袜子的材料以混纺面料为佳,这类材料比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也有利于脚出汗后快干排汗,降低脚的潮湿度,从而减少起水泡的机会。还有些跑者会采用五指袜来减少脚趾间发生水泡的可能性,但有些跑者不一定穿的惯以及穿起来会有些麻烦!
在跑马前穿袜子前,脚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润肤露、凡士林等~:这些东西都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爽、减少摩擦,起到防止水泡的作用。如果你的脚常起水泡,那么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创可贴或垫上软垫。
水泡发生了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降低其引发的疼痛、避免患处的面积扩大及预防感染。
不建议你一上来就刺破水泡,因为水泡覆盖在受伤的皮肤之上,为其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刺破水泡就意味着让受伤区域的皮肤暴露在体外有菌的环境中,存在感染的可能性。
但水泡受压会产生疼痛,不刺破的话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这样处理✍:
在创可贴的中央剪出一个和水泡大小及形状相同的洞,套贴在水泡上,套两层都是可以的,如此垫平水泡四周,然后再用一层创可贴覆盖水泡,这样就能让水泡不再受挤压了。几天之后,水泡会自然得到吸收。
如果水泡较大,疼痛让你忍无可忍,不得不刺破水泡,那么你一定要做到无菌操作,该如何实现呢?
先洗干净脚:虽然无法绝对实现无菌,但至少可以减少脚上携带的细菌,不要在马拉松跑完,立马挑破水泡,这样会增加感染风险。所以一般你需要回到家中处理水泡。
用酒精、碘酒、碘伏等洗消毒水泡,条件允许的话,用一次性无菌针头或者手术刀片挑破水泡。如果没有,就用家里缝衣针也可以,但你需要充分用酒精消毒这根针。我们为了消毒常常会把针头或刀片放在火上烤,这是一种消毒方法,但这样做可能会产生碳颗粒,这些碳颗粒会刺激皮肤,甚至加重感染。
在刺破水泡时,注意从水泡的侧面刺破它,而不要从顶面刺破。你可以戳出一个口子,也可以戳出两三个口,让重力排干水泡里的液体或者用手轻轻挤压,注意挤压时尽量不要挤压刺破处,以防感染,当然手也要保持干净。
刺破水泡后,浴盐能帮助排干水泡中的液体。接下来的几天,在温水里放半杯浴盐,然后每天泡脚20分钟,泡完后继续消毒,更换创可贴,这个过程大约耗时1周,受伤部位就可以痊愈。
注意:
如果水泡周围比水泡还疼,开始变得红肿且伴随其它症状,比如脓是从疮口处流出的黄白色液体,那么你很可能被感染了,你还可能会发烧(体温高于正常的37°)需要立即看医生。
水泡在马拉松比赛以及长距离拉练中,非常常见,也困扰着跑者。一双合脚的鞋,不要系鞋带过紧或者过松对于减少水泡很重要。此外,在处理水泡过程中,尽量无菌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