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推荐:6种方法缓解后背肌肉劳损,12条预防措施避免复发
专家推荐:6种方法缓解后背肌肉劳损,12条预防措施避免复发
肌肉劳损是导致后背中间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或缺乏锻炼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为了快速缓解这种疼痛,你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使用冰敷或热敷、进行轻度拉伸运动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同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定期休息也是预防肌肉劳损的关键。如果你的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尽快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症状和原因
肌肉劳损导致的后背疼痛通常表现为肌肉深处的疼痛,可能伴有压痛感和肌肉结节。疼痛可能在活动后加剧,休息时减轻。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或久站)、重复性动作、过度使用肌肉、肌肉受伤以及精神压力等。
快速缓解方法
冷热敷交替使用:运动或劳累后,肌肉酸痛常来“捣乱”,原因一是肌肉微细结构受损,二是乳酸堆积。这时,冷热敷交替就派上用场啦。刚运动完,赶紧拿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酸痛处,15 - 20 分钟为宜。冷敷如同给肌肉“降火”,能收缩血管,把肿胀、炎症“拒之门外”。24 - 48 小时后,再换热敷,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上 20 - 30 分钟,让血液循环“跑”起来,乳酸和代谢废物就被顺势带走,肌肉能更快恢复元气。
轻度拉伸放松肌肉:拉伸可是缓解酸痛的关键一步。运动后趁身体还热乎,赶紧做静态拉伸。像跑完步,就站直把脚后跟着地向后抬,拉紧小腿后侧,坚持 30 - 60 秒,再换脚;上肢呢,伸直手臂,另一只手轻拉手腕朝身体方向,同样保持时长。拉伸能让紧张的肌肉纤维“松松弦”,酸痛、僵硬全赶跑,肌肉重回柔软有弹性。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运动时大汗淋漓,水分、电解质跟着“出逃”,一旦脱水,酸痛更甚。运动后得及时补上,运动饮料是个好选择,含钠、钾等电解质;淡盐水也行。按每流失 1 斤汗液补 500 - 700 毫升液体的标准来,身体“水电平衡”了,肌肉恢复才有保障。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修复肌肉:运动让肌肉纤维“受伤”,蛋白质就是“修复工匠”。鸡胸肉、鱼虾、豆类、蛋白粉等优质蛋白赶紧安排。建议运动后 30 - 60 分钟内摄入,这时候肌肉“胃口”最好,能高效利用蛋白修补自身,酸痛自然少折腾。
轻度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要是运动后第二天、第三天肌肉酸痛不太厉害,不妨来点轻度有氧运动,像快走、骑车。别小瞧这些,它们能化身“快递员”,加速血液循环,把营养精准送到肌肉“手里”,顺便捎走乳酸,只是强度得把控好,别又把肌肉折腾坏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背部。站立时要挺胸,腰部保持直立,而且要放松肩膀;
加强肌肉训练:增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吲哚美辛片等,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封闭注射:对于严重疼痛,可采用封闭注射治疗,快速缓解炎症和疼痛;
局部理疗:如按摩、拔罐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适量运动:运动有助强化肌肉和骨骼,改善和预防腰背痛。适当的运动包括游泳、瑜伽、慢跑、太极、伸展运动等;
维持适中的体重,避免因肥胖而增加腰背负荷;
**搬运或举起重物时要屈膝而不要屈腰,然后用双脚发力站起,保持腰部挺直,不要急促发力或扭动腰部,应尽量将重物贴近身体;
**驾驶时应坐近椅子后方,保持身体直立,肩膀向后靠,双脚着地,可用腰背垫支撑身体。对于需长时间驾驶的人士,应每隔一段时间就走出车厢休息和舒展一下;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间中可改变一下姿势或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可尝试利用热敷或冷敷来舒缓腰酸背痛;
**有需要的腰背痛人士可考虑配戴腰封,最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注意事项
如果休息、按摩和采取其他自我护理措施后,肌肉疼痛仍未消退,请与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约诊。此外,如果除了腰酸背痛之外,还出现以下任何征状,就应立即向医生求诊:
- 发烧
- 体重减轻、胃口欠佳
- 腰背部红肿、发炎、肿胀、疼痛不敏感
- 腰背痛持续,且休息后不能得以缓解
- 腰背疼痛转移至胸部,或向下转移至腿部及膝部以下
- 大小便失禁,或生殖器、臀部或肛门周围有麻木感
- 腰背痛楚是由受伤引致,如摔倒、背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