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味中药龙胆草:保肝利胆功效显著,现代研究揭示更多价值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6: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味中药龙胆草:保肝利胆功效显著,现代研究揭示更多价值

自古以来,“龙肝凤胆”被视为珍稀之品。在中药的世界里,虽然没有“龙肝凤胆”,但确实有“龙胆”这种药材。龙胆草是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从古至今,龙胆草的原植物有很多,高达十几种,而到了现代,也只有“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坚龙胆”这四种才入药典法眼。

对于龙胆草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据记载,龙胆草具有五大功效:首先是用来“主骨间寒热”,第二个是用于治疗“惊痫邪气”,第三个作用是“续绝伤”,第四个作用是“定五脏”,第五个是“杀蛊毒”。当然,除了这五个主要功效之外,还补充了一个久服能够达到的功效,主要是“益智不忘”和“轻身耐老”。

《名医别录》时代,就明确指出,龙胆草具有“益肝胆气”和“止惊惕”的作用。不仅如此,还提到了龙胆草具有“除胃中伏热”及“时气温热”,这与《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主骨间寒热”虽然不同,但却相互启发。《名医别录》还指出,龙胆草可以用于治疗“热泄下利”,这为后世医家妙用龙胆草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疾病,埋下了伏笔;而至于“去肠中小虫”,这也为现代药理发现的抗病原微生物,颇为类似。

《药性论》中对于龙胆草的作用,除了《本经》《别录》所记载的之外,主要提到了龙胆草具有治疗“壮热”、“痈肿”和“口疮”等疾病的作用。而后,《日华子本草》对于龙胆草的作用,又有了新的发挥,对于功效方面,主要提到了“明目”、“止烦”、“益智”等作用,而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客忤”(小儿见到陌生人而突然的类似惊厥的病症),“疳气”(小儿轻度营养不良),“热病狂语”(急性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癫狂的病症),“疮疥”和“健忘”等疾病。通过这些可以看出,龙胆草主要可以用于调理肝胆疾病、清理热邪所致的疾病,还有神经系统以及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皮肤病,这些古代的中医对于龙胆草的认识,也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妙用龙胆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龙胆草的妙用,直到明代的《药品化义》中,对它功效主治的论述,奠定了现代中药学对龙胆草功效主治的基本轮廓。《药品化义》指出,龙胆草“专泻肝胆之火”,在临床上,凡是“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等病症,只要辨证属于“肝经热邪为患”,对证用药,必能“用之神妙”;不仅如此,龙胆草“善清下焦湿热”,对于“囊痈、便毒、下疳”,“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等多种病症,用龙胆草放入龙胆泻肝汤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另外,龙胆草还具有“除胃热,平蛔虫”等作用。

药圣李时珍指出,龙胆草“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对此近代名医张锡纯并不这么认同,认为龙胆草为“胃家正药”,“能降胃气,坚胃质”,“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并进一步指出,凡是“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的病症,服用龙胆草,可以起到“开胃进食”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现代药理也证实了,龙胆草具有健胃、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因此,囿于“苦寒伤胃”的说法,而直接否定了龙胆草对肠胃的奇妙作用,颇为遗憾。不过,从现代中药学的角度来说,龙胆草如果大剂量使用,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的确有碍消化,甚至还会出现头痛、面色潮红、昏眩等不良反应,也就是说,龙胆草究竟是伤胃还是健胃,可能取决于剂量与患者的体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胆草具有保肝、健胃、抗炎、抗甲亢、升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作用(非大剂量兴奋神经,大剂量产生麻醉作用);利胆、护肝、利尿、抗病原微生物、降血压、降血脂、中枢兴奋、松弛骨骼肌、抑制抗体生成、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病毒;调节胃肠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在现代临床中,龙胆草可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慢性乙肝,黄疸肝炎,慢性胆囊炎,高血压病,急性肾盂肾炎,病毒性角膜炎,脂溢性皮炎、痤疮,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阴囊湿疹,下肢丹毒,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龟头炎,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眼病,脚气;突发性耳聋及各类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龙胆草从古至今,历尽沧桑,不过在现代也拥有着不俗的治病实力。尤其是它对于保肝利胆的核心作用,千古传承中依然未曾改变,不仅如此,还可以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保护神经等多种作用,更是一绝,在现代临床中,除了对于肝胆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皮肤病,拥有着良好的作用外,对各类炎症以及其他杂病,也有着不错的功效。不过,龙胆草究竟是伤胃和健胃,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安全起见,对于脾胃虚寒、阴虚津伤的人群,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

参考文献

[1]刘涛,才谦,付玉芹,等.中药龙胆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85-86.

[2]唐庆栓.龙胆的临床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3):2156-2157.

[3]潘旭,朱鹤云,张昌浩,等.龙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2):150-151.

[4]叶繁庆,孙雨颉,范春雨,等.龙胆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19):6497-651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