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低空经济大会发布百项应用,无人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4低空经济大会发布百项应用,无人机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4年9月7日,安徽芜湖迎来了一场低空经济领域的盛会。在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超过1200家企业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百余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发布。这些应用场景涵盖了物流、文旅、农业、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低空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在会上强调:“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应用的牵引。”当前,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多元应用场景,赋能各行各业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正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选择。据统计,2023年中国注册无人机数量已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5%。无人机不仅用于日常快递配送,还在偏远地区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大型无人货运飞机可以解决偏远地区的物流难题,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植保无人机可以进行农作物的监测、播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搭载高光谱遥感相机,无人机还能获取详细的农情信息,满足施肥灭虫、播种灌溉、播撒水产饲料等多元需求。此外,无人机还被应用于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确保农业资源的安全。
应急救援是无人机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无人机能够快速响应灾害现场,执行搜救和物资投放任务。在消防救援中,无人机可以进行高空侦察和火情监测,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信息。在公共安全领域,无人机协助道路安全监管,提升了交通管理效率。
技术创新突破,引领行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2024年,工信部在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发展。作为低空经济的“领飞者”,无人机产业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以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功突破了一万架无人机同时飞行的技术壁垒。今年国庆前,深圳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天空之城 大有可能”的无人机国庆启幕秀。9月26日晚,10197架无人机同时升空,创造了“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和“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无人机产业的整链崛起。据统计,我国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无人机出口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是全球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截至2023年底,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超过200万架,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过1.7万家。
政策支持加码,市场前景广阔
低空经济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30年,我国将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低空经济已初具规模。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059.5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1万亿元,至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例如,广东是国内发展低空经济较早的省份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深圳更是先行一步,于2024年2月1日实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
尽管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低空经济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新动能。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低空经济将更加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高层建筑打开窗户收快递、乘坐“空中的士”通勤、享受无人机种植的农产品,这些场景将不再遥远。低空经济的发展红利,有望在不远的未来惠及每个人。
正如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所说:“低空经济涉及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近年均保持稳步增长,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也在加速发展。”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