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确立春节为官方假日,近20国将其列为法定节日
联合国确立春节为官方假日,近20国将其列为法定节日
联合国大会第78届会议于2023年12月22日作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全球影响力,也标志着这一承载着数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春节申遗成功:文化传承的重要里程碑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既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又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既促进了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这样评价春节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更成为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全球华人共庆:春节成为世界性文化盛事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春节早已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文化庆典。据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在马来西亚,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一个月之久。当地华人传承着独特的“捞生”习俗,多人围桌高高“捞”起鱼生,寓意“越捞越‘升’”。近年来,这一习俗也逐渐被其他族群接受,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新加坡的春节则充满着“桔”利和“旺来”的祝福。新加坡华人重视春节,许多店铺会在春节期间歇业,人们互赠桔子寓意“好事成双”,黄梨挞象征“旺来”,这些传统习俗在当地得以完好保存。
越南、韩国、泰国等地也各具特色。越南人注重家庭团聚和祭祖仪式,韩国人则保留着“祭礼和岁拜”的传统,泰国的唐人街则处处洋溢着中国年的喜庆氛围。
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世界文明互鉴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说:“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春节走向世界,是中华文明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生动体现。”
在全球化的今天,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圆和睦的孝亲文化,也传递着祈福纳祥、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随着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开始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盛宴,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从联合国总部到世界各地的办事机构,春节的庆祝活动已经成为常态。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发表春节贺辞,向中国及所有庆祝春节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美国、英国以及拉美多国的华人社区也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不少当地居民参与,大家一起体验节庆的欢乐氛围。
春节的成功申遗和成为联合国假日,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多样性贡献的有力证明。正如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所说:“春节成功申遗有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随着春节文化的不断传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节日,必将在全球范围内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