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藏阿里旅游中的生态保护秘籍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6: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藏阿里旅游中的生态保护秘籍

西藏阿里,这片神秘而遥远的土地,拥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这片高原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呵护。作为游客,我们不仅要有探索的热情,更要有保护的意识。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为保护这片净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01

阿里的生态环境:脆弱而珍贵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这里气候恶劣,氧气稀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极其困难。然而,正是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孕育出了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据统计,西藏的草原面积超过12.01亿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5%。然而,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和风沙的侵袭,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进程。据统计,自治区内已有超过30%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部分地区的草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

02

生态保护:从我做起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形势,自治区人民政府意识到,必须采取紧急且有效的措施,以遏制草原退化的趋势,保护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被提上了日程,成为西藏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

在赴青海等地充分调研后,我区立项了西藏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青海大学等单位在那曲、拉萨等高原腹地实施,项目建设期为2年,从2023年到2024年,分两批实施。

记者了解到,我区退化草原区生态修复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干旱、寒冷、土壤瘠薄、含沙量大,因此必须在草种选择、播种量、补播技术、补播时间等每一个环节上做到与实施区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尤其是播种时间,一定要与项目实施区农牧技术人员和村里的老人多沟通,掌握每个施工区雨季来临时间;务必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播种,只有这样我们的成功率才能有保障。”项目负责人曲广鹏告诉记者,草种一旦出苗就是第一年一根针、第二年一条线、第三年一大片。

一次投入,十年受益,不仅能为附近农牧户提供优质饲草,还为绿水青山贡献了一份力量。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农牧民的参与,更需要科技的支撑。项目在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草原的恢复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项目按照草原退化的3个级别,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对轻中度退化草地采取“封育+免耕施肥”修复措施,对重度极度退化草地实施“鼠虫害防控+免耕补播施肥+禁牧封育”“鼠虫害防控+人工改良+禁牧封育”等不同的修复治理措施。经2年跟踪监测,各实施点牧草长势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

项目组编写的《高寒草甸退化分级标准》《高寒草原退化分级标准》《退化高寒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退化草原免耕补播技术规程》获得立项,树立了西藏退化草原修复的新样板、新标杆,相关部门已将模式成果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据介绍,下一步会逐步将这一生态修复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成功筛选出了一批适应高寒环境的牧草品种,这些牧草不仅能够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草原的生产力。

此外,为了更好监测草原的生态状况,项目还通过安装高精度的传感器和卫星遥感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实时监测草原的植被覆盖度、土壤湿度、温度等关键指标,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03

环保旅游:从点滴做起

作为游客,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环保旅游建议:

  1. 减少垃圾产生: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自带水杯、餐具等。产生的垃圾要妥善处理,不随意丢弃。

  2. 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采摘植物,不惊扰野生动物,不在非指定区域露营或生火。

  3. 节约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水资源尤为珍贵。注意用电安全,避免浪费。

  4. 选择环保交通: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自驾游的频率。如果必须自驾,尽量选择环保型车辆。

  5. 支持当地环保项目:可以参与一些当地的环保活动,如清洁行动、植树造林等。

  6. 尊重当地文化:了解并尊重藏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随意进入寺庙的禁区,不随意触摸宗教用品。

04

文化与环保:相辅相成

在阿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藏族文化之中。尊重当地文化,就是保护环境的一部分。例如,转山转湖是藏族人的重要宗教活动,我们在参与时要保持安静,不随意拍照,以免打扰到虔诚的信徒。

阿里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脆弱,旅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总之,西藏阿里地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阿里地区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古格王朝遗址等。此外,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寺庙,了解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注意事项:在西藏旅行,请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阿里地区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但这里却有着数不尽的风景,著名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 以及震撼人心的古格王朝遗址均坐落于此。

打卡景点: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宝瓶口、城隍庙 色达佛学院 景点介绍:全球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有最壮观的红房子。这是一个远离尘世,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进藏前可服用红景天、高原安等预防高原反应,红景天可泡水喝,需进藏前十天服用,进藏后再服用的话效果不明显。02)进藏前若感冒建议推迟进藏时间,在高原上感冒不易康复,严重的话会引起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

早晨起来去哲蚌寺。这座寺庙有众多的僧侣、宏伟的建筑群、精美的唐卡和法器,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各类宗教活动。下午回到八廓街,先去大昭寺——万民朝圣的宗教中心,然后就可以在八廓街尽情体验拉萨的生活。

西藏旅游攻略路线最佳路线是:拉萨、纳木错、珠峰大本营和林芝地区等。拉萨 从拉萨出发,前往布达拉宫,这是西藏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宫殿,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

05

案例分享:羌塘国家公园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段,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自由驰骋。29.8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是对口支援那曲市的浙江省面积的近3倍。为更好实施保护,西藏正积极推进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羌塘国家公园建设。西藏将结合国家公园建设,让有能力的群众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并适度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

藏北草原上,几十座巨型风车随风转动。这是由国家能源集团投资,今年初才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走近巨型风车,塔筒四周草皮拼接的痕迹引人注目。“这些都是建设过程中移植的原生草皮。”国家能源集团公司那曲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建生介绍,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西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切产业、经济活动必须有利于促进生态良性发展。西藏将全区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坚持“两高一低”项目的零审批、零引进。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西藏不断加大立法力度,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不断制定修订。2023年9月,我国第一部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为守护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和万水千山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西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不断涵养生态环境,筑牢产业绿色发展基底。2021年,西藏启动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用10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面积206.72万亩,实现“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美好愿景。该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约665万人次参与;累计完成营造林50万亩以上、栽植各类苗木8600万株以上,植树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

走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嘎机场植树造林片区,一片片油松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忙着浇灌树木。山南市林草局局长桑旦罗布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荒山,如今周边已形成集中连片的林地,扬沙天气明显改善。

从山脚到山腰,不仅有油松,还有山杏等适合高原栽种的树种,确保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几年后,游客一下飞机就能看到周边的青山,这是高原人民保护生态的决心。”桑旦罗布说。

让高原变得更绿更美的行动早已开始。2012年起,拉萨河南岸与布达拉宫遥遥相对的荒山上,靠人背骡运、电钻挖坑、机井灌溉的“树上山”工程开始实施。如今,当年的苗木已经绿树成荫,荒山也变成市民和游客最爱打卡的南山公园。

保护生态赢得发展优势。一以贯之的生态保护让西藏环境更美,助力西藏文旅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西藏就接待国内外游客572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3%;旅游总收入670.55亿元,同比增长12.9%。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势头更加强劲。

科技赋能产业先行
近年来,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特色农牧业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引进推广,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逐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走进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格拉村的宏农百万羽智能化藏鸡产业园鸡舍,一台台自动化饲养设备有序作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宏林说,作为西藏第一家大规模鸡蛋生产企业,他们以藏鸡养殖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运营,从饲料加工到鸡蛋分拣包装,再到有机肥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和有机种植,打造出一套现代化、高效、节能、环保且可循环的农业体系。他们还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参与藏鸡养殖,每村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今年4月,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在农业科技不断革新与政策大力支持下,西藏农牧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带领西藏农牧民闯市场、保障农牧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今年,西藏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区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87家。

一方面,西藏利用科技不断夯实发展农牧产业这一小康之基、发展之本;另一方面,西藏大力发展高新数字产业,推动其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西藏乙宙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新落户拉萨的一家数字经济企业,业务涵盖人工智能、无人机及应用软件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董事长白雪峰表示,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字技术创新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落地,为西藏高新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乘数而上”按下加速键。

“‘雅江1号’项目一期计划投资9.2亿元,建成后算力规模将达2000P,旨在打造西藏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西藏雅江计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健说,今年底将完成第一个千P集群的交付使用,预计明年5月全部落地建成,将为山南乃至西藏的数字化发展开辟新路径,服务“东数西算”战略。

高原低硫、低湿、低温、低氧的独特气候,成为发展数字产业的优势。一批批数字企业落地西藏,目前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达57家。仅拉萨高新区,累计注册数字经济企业就达2700多家,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今年前9个月,西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近3年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增速年均达14%以上。《“算力珠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提出,到2026年,西藏算力规模达100PFLOPS,并总体规划“1+2+3”区域算力节点,在拉萨建设自治区算力中心节点;在林芝建设以清洁

阿里,这片神秘的土地,正以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以实际行动保护这片净土,让阿里永远保持它原始的美丽与宁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