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上渔者》看现代人的“鲈鱼美”:我们是否忽视了劳动者的艰辛?
从《江上渔者》看现代人的“鲈鱼美”:我们是否忽视了劳动者的艰辛?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以平实质朴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岸上的人们只关注鲈鱼的美味,却忽视了渔民在风浪中出生入死的艰辛。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默默付出的人群。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忽视了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劳动者?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他们穿梭于城市的街头巷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些“与人方便”的劳动者们,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由于用工模式较为复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遭遇职业伤害时往往保障不足,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例如,有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发生意外,却因保险条款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更有甚者,一些劳动者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长时间工作,有的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健康。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历史上被忽视的强迫劳动和种族压迫问题。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对劳动者的忽视和剥削现象仍然存在。正如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所揭示的那样,人们往往只关注享受的“鲈鱼美”,却忽视了生产者的艰辛。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著称。范仲淹的这份责任感,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儒家思想强调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责任,这种思想实践至今仍响彻华夏大地。范仲淹通过诗歌和政务,传达了他对伦理道德的执着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机制。其次,平台企业要强化主体责任,通过健全奖惩机制、调整劳动强度、建立沟通机制等,改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此外,社会各界也应提高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度,形成尊重劳动、关爱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以范仲淹的仁政思想为指引,关注那些在风浪中“出没”的劳动者们。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每一位劳动者的艰辛与付出,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正如《江上渔者》所启示的那样,享受便利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创造便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