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风》抄袭案一审判决:停止出版发行并赔偿13万元,玖月晞表示将上诉
《小南风》抄袭案一审判决:停止出版发行并赔偿13万元,玖月晞表示将上诉
6月28日下午,网文作者祖占发文,透露自己在当天收到了法院的胜诉判决书,“关于我诉玖月晞作品《小南风》侵犯我《越过时间拥抱你》著作权一案,在此一审结果中,北京朝阳区法院认定《小南风》与《越过》‘构成实质性近似’,感谢法院公平公正的裁决。”
根据祖占公开的判决书显示,法院判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小南风》,晋江文学城立即停止在网站上提供《小南风》,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十日内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赔偿原告合理开支3万元,案件受理费4300.96元由被告承担。
很快,玖月晞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发文,表示“非常失望且愤怒!判决中存在大量事实认定错误和有违公平公正的裁决结果,我坚决不认可,也将坚决依法提起上诉!”玖月晞同时要求一审法院北京朝阳法院公开2023年5月5日关于此案的庭审录像,提交公众评判。
玖月晞表示,一审法院关于人设和情节的概括多处存在严重失实,法律认定更是错误,明显与客观不符。所谓的相似情节全是原告单方面的思想层面的概括且错误百出。“按照一审判决的逻辑,如此‘高度概括’,将广大创作者在小说和文艺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情节,也就是思想层面的内容,认定为原告独创性的创作,既违背著作权保护中‘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基本原则,也将使以后的创作者人人自危,无从判断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是否可能因对于普适性人类情感的描述而面临侵权指控!
不过对于玖月晞愤怒的表态,网友们似乎不太买账,在其评论区中网友留言表示“但凡你少翻译一点别人的作品,也不至于天天打官司”。
玖月晞的小说《小南风》是今年播出的电视剧《微暗之火》的原著小说,2017年8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豆瓣读书评分为6.5分。
玖月晞与祖占围绕《小南风》是否抄袭了《越过时间拥抱你》的争议始于2016年。《越过时间拥抱你》是祖占在2015年创作的小说,并在同年10月出版了实体书。2016年2月有网友私信祖占,表示玖月晞于2016年2月在晋江文学网开始连载的《小南风》与《越过时间拥抱你》存在一些雷同。3月晋江论坛中出现了一个“调色盘”,里面包含了玖月晞《小南风》与作品《越过时间拥抱你》的相似对比,事情引发关注后有网友将两本书的相似情节整理并投诉到晋江的原创违规中心,4月18日晋江方面表示“作品《小南风》不构成借鉴过度或者抄袭,驳回投诉。”祖占感到维权迷茫,心情低落。
2021年,祖占关注到庄羽成立的反剽窃基金,该基金会的成立始于庄羽起诉《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同年7月玖月晞“告读者案”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反剽窃基金对该事件支持让祖占决定要维权。2021年12月初,通过反剽窃基金的推进帮助,祖占初次接触到律师团队,2022年3月28日,祖占公开就此事起诉玖月晞。
玖月晞已多次陷入融梗抄袭的争议当中,此前玖月晞的一名读者纵爱因公开质疑玖月晞抄袭并发布制作大量“调色盘”对比图被玖月晞告上法庭,此外,玖月晞的作品《我的人间烟火》中出圈的孟宴臣被质疑融梗《我只害怕我爱你》男主角的人设,小说《亲爱的阿基米德》被指融梗名著《夏洛克》,《少年的你》原著小说则被指疑融梗东野圭吾代表作《嫌疑人X 的献身》和《白夜行》。尽管争议缠身,但玖月晞的作品似乎一直以来都颇受影视化改编投资方的喜爱,其作品《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改编为电影《少年的你》,《一座城,在等你》改编为《我的人间烟火》,《你比北京美丽》改编为《你比星光美丽》,《小南风》改编为《微暗之火》。
公开资料显示,“融梗”的定义为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而对于这种创意上的借鉴,《晋江文学城原创写作规范》中显示:独立的创意是不受保护的,受到保护的是表达该创意的具体文字,或者将很多个创意链接起来的顺序、逻辑和因果关系。例如,“撞车后穿越”,这个创意本身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描述这段故事的文字不能与他人雷同。
融梗能不能算抄袭是此类维权案件的难点,与传统的复制搬运式抄袭不同,仅从文字表达上看两部作品是不一样的,但是一些读者在阅读中却会有强烈的既视感,情节上感觉很相似,因此也有人将这种融梗认为是“高级的抄袭”,或者说是“洗稿”“中译中”,是合理地借鉴还是抄袭就变得难以界定。就祖占一案而言,代理律师赵虎也表示“此案不易”。
不过这类融梗案并非没有先例,2015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琼瑶诉《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一案就是典型,2014年《宫锁连城》播出时被网友指出情节上很像《梅花烙》,琼瑶公开致信广电总局要求调查此事,最终审判确定《宫锁连城》侵权《梅花烙》。该案一审法院认为,用于比对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关系结合基于特定人物发生的故事情节高度相似,则可以认定侵害著作权成立。当时,最高法方面表示,本案的意义在于,判决中对文学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了充分阐释,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选择、结构安排、情节推进设计等如何进行“思想”和“表达”的区分具有指导意义。
这一判决引发了网络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和创作者期待通过此类案件厘清“融梗”与抄袭的界限,推动网络文学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大量作品的涌现,一些作品甚至形成了热门IP,并获得影视改编的机会。然而,随着作品的热度攀升,抄袭的指责也接踵而至。网络文学的抄袭问题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是网络文学爆发,市场规模扩容下,抄袭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平台压力大。网络文学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迅速的扩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达404.3亿,同比增长3.8%,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大幅跃升至2605亿元,同比增长近百亿;作家、作品、读者数量呈稳健增长态势,作者规模达2405万,新增作者225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同比增长9%。
其次是抄袭存在极高的隐蔽性。抄袭现象不仅限于直接抄袭情节,许多网络文学作者通过修改人物名字、地点或重新包装设定来掩盖抄袭行为,从而实现作品的“二次创作”。此外,还有一些作者会通过拼凑多部作品的要素,构建一个新的故事,但其核心情节或设定依然具有抄袭他人作品的嫌疑。这些隐蔽的抄袭手法,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比对发现,因此极大地考验了平台的审查能力。
再次是,抄袭等行为给网文带来了直接损失。《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占市场份额的17.3%,并呼吁网络文学平台和搜索引擎、应用市场等主要盗版传播途径,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封锁盗版渠道,保护原创内容的健康发展。
最后,版权保护对创作者和平台来说,都是未来的立身之本,任何致力于网文创作的平台和创作者,都要自发去维护行业健康。为了解决抄袭问题,近年来多个网络文学平台和行业组织纷纷推出版权保护措施,以打击抄袭现象,维护原创作者的权益。例如,一些平台开始采用“时间戳”技术,即在作品上传时进行时间标记,从而提供确凿的发布时间记录,以便在抄袭纠纷中帮助确认原创作者的权利。与此同时,中国版权协会也在加大对网络文学版权的保护力度,并呼吁行业加强对抄袭行为的打击。
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创新之基。创作者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失去版权保护,源源不断的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知识产权也是文化产业新经济模式的支点。伴随着网络文学、动漫、影视等多元文化繁荣,中国文化产业逐步探索出以IP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版权保护是IP进入体系化开发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打造中国原创IP的起点。
目前,网络文学的IP全版权运营已影响影视、动漫、音乐、游戏等产业合计约40%市场规模,成为万亿级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文化内容出海的主要IP来源。推进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为网络文学产业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信心。无论是企业还是作家,都显著感受到了版权保护环境的积极变化。在政策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自2016年开始,阅文集团发起成立“正版联盟”,持续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近年来已投诉下架数千万条侵权链接和数千款盗版APP。
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版权治理也不断面临新形势。国家版权局于2021年12月印发的《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指出,侵权盗版行为网络化、高技术化特点愈加明显。新技术的隐蔽化与产业链化,进一步降低了侵权的违法成本,也加大了作家的维权难度。不少作家反馈,自己的作品刚发布,几分钟就能搜索到盗版链接。据《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白皮书(2021)》,2020年盗版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相当于网络文学整体市场的21%。版权治理仍然存在挑战。
版权保护涉及2000多万网文作家。对于他们来说,知识产权不是一个个统计数据,而是实实在在的心血和尊严,是能否在写作这条路上长久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许多中腰部作家,尤其是小众题材、现实题材的中坚创新力量,因为盗版影响创作心态和收入,甚至不得不停止创作。优秀创作力量流失,这是文化产业的莫大损失。
加强版权保护,刻不容缓。对于网络文学产业来说,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能力、优势以及用户的影响力,让其成为版权治理的重要力量,从而推动建立良好的版权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今年,阅文集团正式将版权保护提升至公司战略高度。集团将投入10倍人力,重点在技术创新和全民共治两大方向展开探索。在AI、加密水印等多种技术升级的背景下,集团将打通全公司资源,建立智能化的反盗版中台,全面加固攻防系统;同时,应作家需求,阅文集团联合行业,并汇聚广泛的读者力量,搭建“阳光阅读-全民反盗版联盟”,推动侵权线索的公开征集与处理。
对盗版“零容忍”,是阅文集团的坚定态度,也是网络文学行业的共识。我们相信,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技术赋能”的生态共治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将得到极大的激发。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无数创作者持之以恒的心血和努力,共同撑起了产业发展的支点。我们希望以更大的决心和投入,推动版权保护的持续完善,为创作的价值与尊严撑起一个支点,也为中国文化产业守护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