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全球最大三塔斜拉桥诞生
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全球最大三塔斜拉桥诞生
黄茅海跨海通道于近期正式建成通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它不仅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世界级工程的诞生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连接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其中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通道设置两座主桥——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以及两座隧道和四座互通。最引人注目的是黄茅海大桥,主跨720米,采用钢箱梁三塔双跨斜拉桥设计,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可抵抗17级台风。
黄茅海大桥的主塔设计别具匠心,采用了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塔高约264米,最大直径20米、最小直径9米,塑形难度大、施工工艺繁杂。建设者们通过构建双曲面异形索塔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体系,成功解决了索塔“动态”施工平面位置的控制难点,实现了索塔内实外美建造。
此外,黄茅海跨海通道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推算出实桥运营风速范围内桥梁涡振性能优于国际最严格的舒适度标准,使海上主桥可抵抗17级台风。黄茅海跨海通道桥面铺装采用双层热拌环氧沥青铺装方案,其中黄茅海大桥钢桥面施工单次铺装面积达26350平方米,长度为1700米,单次铺装面积和单次铺装最大里程数均创世界纪录。
“大桥经济”开启江门发展新篇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不仅大大缩短了珠海与江门之间的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更为江门带来了“大桥经济”的新机遇。江门市正积极利用这一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和文化旅游,吸引企业和游客。
江门市2024年“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同时,江门市还将推动文旅产业高端化精品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指导赤坎华侨古镇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优质乡村民宿和乡村酒店,拓展大湾区城市“一程多站”精品文旅线路。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使得江门与珠海、澳门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江门市台山市大江镇副镇长李文杰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将为江门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江门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新引擎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区域合作层面,有利于珠海、江门等城市深化与东岸城市的产业、科创、人才等方面合作;二是对接港澳层面,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通车后江门与港澳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破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的突破,更是环保与科技创新的典范。这条连接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的交通大动脉,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