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手术贫血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规范围手术期贫血诊疗
减重手术贫血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规范围手术期贫血诊疗
近年来,随着肥胖症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减重手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相关的贫血问题却成为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规范减重手术围手术期的贫血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专家工作组发布了《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管理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针对减重手术前后贫血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旨在降低贫血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术前贫血筛查的重要性
共识强调,术前贫血筛查是减重手术准备阶段的关键环节。贫血不仅会影响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还会增加手术风险。研究显示,贫血患者在手术中可能需要更多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增高。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对于确保手术安全至关重要。
贫血管理的具体方案
针对减重手术患者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和炎症性贫血,共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方案。
缺铁性贫血的管理
缺铁性贫血是减重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其主要原因是饮食中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根据共识推荐,对于轻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绿叶蔬菜和豆类等。同时,补充铁剂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口服铁剂是首选方案,但对于胃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静脉补铁可能更为有效。
炎症性贫血的管理
炎症性贫血在肥胖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其特点是铁代谢异常和红细胞生成受抑。共识建议,对于炎症性贫血患者,应首先控制原发炎症状态。在此基础上,可考虑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同时,补充铁剂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当铁蛋白水平低于一定阈值时。
贫血预防和治疗的推荐措施
除了针对不同类型贫血的治疗方案,共识还强调了贫血预防的重要性。推荐措施包括:
- 术前营养评估和干预
-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加强术后随访和营养支持
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外科医生、营养师和血液科医生等。
临床意义和应用
该共识的发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规范贫血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减重手术患者的贫血发生率。研究显示,合理的贫血管理策略能够减少术中输血需求,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推动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遵循共识推荐的筛查和治疗方案,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贫血问题,从而优化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总结与展望
《减重手术相关贫血管理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减重手术领域贫血管理的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共识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前景。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贫血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减重手术的整体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