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永磁牵引系统助力,年减碳135万吨创行业新高
深圳地铁:永磁牵引系统助力,年减碳135万吨创行业新高
深圳地铁近期推出了一系列环保举措,包括调整列车运行时间表、优化能耗管理和推行办公节能等,旨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这些措施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许多人表示愿意共同承担由此带来的不便,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精神。深圳地铁此举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还提升了公众对绿色出行的认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技术引领绿色转型
深圳地铁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领跑,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智能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和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
永磁牵引系统:节能20%以上
深圳地铁11号线新型列车采用了永磁牵引系统,该系统不仅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能耗。据深铁集团介绍,永磁牵引系统较传统系统节能20%以上,为地铁运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全永磁全自动驾驶:开创行业先河
地铁12号线二期工程作为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全自动驾驶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还为绿色出行注入了新的动力。该系统大幅降低能耗,列车预计总体能耗较传统异步电机牵引系统降低20%以上,更好地助力绿色深圳建设。
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新尝试
3号线四期梨园站创新性地采用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实现了光能的直接转化为电能。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供给了车站的照明、空调和电扶梯等低压用电负荷,还大大促进了再生能源的使用,是节能减排技术的一大跨越。
智能服务提升出行体验
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出行体验的同时,深圳地铁也注重节能减排。新线各站引入了多项智能服务设施,既方便了乘客,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视觉通行系统:精准识别更安全
12号线二期引入了视觉通行系统,利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更精准的人员和物体识别,不仅提高了通行效率,还减少了传统闸机的使用,降低了能耗。
AI数字员工客服:智能服务更贴心
各车站配备了由深圳地铁自主研发的AI数字员工客服,能够通过音视频交互方式与乘客进行互动,满足不同乘客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智能化服务减少了人工服务的需求,间接实现了节能减排。
“虚拟票”售票机:减少实体票浪费
11号线二期首次引入了“虚拟票”售票机,可实现虚拟纸质二维码单程票发售功能。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实体单程票流失问题,还减少了传统自动售票机的数量,提升了效率。
绿色建设:打造低碳地铁
在新线建设过程中,深圳地铁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创新的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全装配式车站:节省能源减少污染
3号线四期坪西站是国内首座内支撑刚性连接全装配式地铁车站。该站建筑技术独树一帜,为国内首座内支撑刚性连接全装配式地铁车站,在国内首次采用“CHC与球头锁”干式刚性连接。车站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73%,装配段采用智能化施工装备拼装,具有安全性高、拼装高效、干式便捷连接、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该项目填补了内支撑体系下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拼装应用的空白。
世界最大矩形顶管:技术创新实现环保
12号线二期沙井古墟站成功应用了世界最大矩形顶管,这是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暗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成功实践。这一创新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还提高了施工效率。
“搭积木”式施工:实现绿色建造
12号线二期朗下站采用“内支撑+大分块+全装配式”施工方式,车站的梁、板、柱、隔墙等结构都在工厂预制,现场采用“搭积木”的形式进行拼装。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能节省能源、减少施工污染,还能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显著成效:数据见证绿色成就
深圳地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市公交车辆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5.3万吨,氮氧化物、非甲烷碳氢、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431.6吨。纯电动公交车辆较传统柴油大巴节能72.9%,年度总节能约36.6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油总量34.5万吨。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深圳地铁在绿色出行方面的突出贡献。
社会影响:公众热议环保举措
深圳地铁的环保举措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许多网友表示,虽然这些措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便,但为了环保事业,他们愿意共同承担。这种积极的社会反响体现了公众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同和支持。
深圳地铁的环保举措不仅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深圳地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和智能化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更加绿色、智能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