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航空精密轴承实验室十年创新成果助力国家发展
洛阳航空精密轴承实验室十年创新成果助力国家发展
洛阳航空精密轴承实验室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实验室在轴承材料技术、风电轴承、航空发动机轴承以及医用CT机轴承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并强调了这些成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
2024年12月6日,在最近举行的航空及重大装备用高端轴承技术交流活动中,位于洛阳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了其过去十年的重要成就。此次活动展示了该实验室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彰显了其在推动中国轴承工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领域突破与贡献
推动科技创新前沿
实验室在轴承材料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冶金轧机轴承的应用上。通过引入新技术,产品不仅具备更高的表面硬度、更好的韧性和更强的耐冲击性,还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这一成就赢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突显了实验室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卓越贡献。
助力经济发展
针对风电行业的挑战,实验室成功解决了大功率风电轴承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了超大型海上风电主轴轴承。特别是为16兆瓦风电机组设计的主轴轴承,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风电轴承技术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目前,风电轴承的国产化率已提升至70%以上,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在航空发动机轴承关键技术方面,实验室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五代发动机主轴轴承的成功应用,表明国内航空发动机轴承的研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强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服务人民健康
实验室在高转速低噪音转盘轴承单元化设计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首次应用于医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机)。这项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医疗行业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国产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实验室概况
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9月30日,由科技部批准设立。依托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专注于高性能航空与重大装备精密轴承的设计理论、抗疲劳制造、试验评价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实验室致力于满足我国航空工业和轴承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进步。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周宇对实验室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成果不仅为洛阳轴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整个轴承行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建设制造强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原文来自洛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