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以上老人面临低蛋白血症风险,专家支招这样预防
七成以上老人面临低蛋白血症风险,专家支招这样预防
低蛋白血症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40 g/L)的发生率高达93.18%,其中显著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的比例为40.65%。这一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老年人低蛋白血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营养摄入不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味觉减退、牙齿脱落等问题,影响食欲和进食。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也可能导致吞咽困难,进一步影响蛋白质的摄入。
合成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肝脏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同时,糖尿病等疾病会影响胰岛素水平,进而影响白蛋白的合成。
消耗和丢失增加: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时炎症介质会破坏血管内皮屏障,导致白蛋白大量渗漏。此外,慢性肾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也是白蛋白丢失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和改善老年人低蛋白血症?
科学饮食是关键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动物源蛋白如鱼、鸡、牛肉等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易于人体吸收。植物源蛋白如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其氨基酸评分较低,需要合理搭配。
保证充足热量:除了蛋白质,老年人还需要足够的热量来维持身体机能。建议每日摄入热量达到30kcal/kg/d以上。
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参考[[5]]中的建议,选择高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品。例如,多乐凯高蛋白粉含有84%的优质蛋白和丰富的牛奶原生钙,适合中老年人补充营养。
适量运动助健康
虽然运动不是直接补充蛋白质的方法,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利用。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定期监测很重要
定期检查血清蛋白水平是预防低蛋白血症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预防感染:低蛋白血症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
合理用药:低蛋白血症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疗效,因此在用药时要遵医嘱,必要时监测药物浓度。
低蛋白血症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改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