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澳门中西哲学学会,郑绮雯开创美食艺术哲学新领域
创立澳门中西哲学学会,郑绮雯开创美食艺术哲学新领域
在澳门圣若瑟大学校友郑绮雯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美食艺术哲学家的诞生。她将对哲学的热爱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创造出一道道独特的美学体验。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行动胜于空谈,热爱是坚持的力量。
郑绮雯,这位被誉为美食艺术哲学家的校友,2022年毕业于澳门圣若瑟大学宗教研究及哲学学院,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她的工作涵盖厨艺导师、食物艺术项目设计策划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将食物与艺术相互结合。在不同的身份下,她多年来不仅贯彻对厨艺的热爱,亦力求提升自我。
因兴趣而开始,因爱而坚持
“我热爱学习新事物,亦是個热衷于进步的人。基于从小对哲普书籍、艺术以及甜点烘焙的浓厚兴趣,在长大从事厨艺行业之后,便开始计划如何更进一步提升自己。”她表示,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均为探索美学与真理的所在。因此,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选择了入读圣若瑟大学的哲学系。
激发创新,善用所学
圣若瑟大学的哲学课程包含美学、伦理学、认识学、跨文化诠释学等多元化教学单元。郑女士认为,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清晰反思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启发工作上的多角度思考。在校园生活中,让她印象深刻的良师是宗教研究及哲学学院教授范圣言神父(Prof. Fr. Franz Gassner)。她从范神父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同理心。
圣若瑟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课程侧重于比较哲学,考虑了不同文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以加深相互理解,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于如何将所学应用到职场上,郑女士以自身为例,分享了她在设计美食艺术计划中的创新尝试。她与团队Tasteractive尝试策划设计美食艺术互动工作坊,将哲学、美学及文学的多元概念融入其中。例如,在一次以日出为主题的工作坊中,她设计了六款不同情绪的食物,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美食。
她还分享了其他结合哲学思想和艺术创意的例子:“在活动中,我曾尝试让参与者先走进黑房,当时墙上的屏幕上写有哲学思想的字句,通过阅读引导大众思考问题和探索人生意义。随后,工作坊中特意加入互动环节,配以鹰嘴豆泥制成的咸味冰淇淋,让人们品尝,旨在让大众感受当下,同时表达生活中虽有黑暗的时候,但终将迎来光明。”
推广哲学,从心出发
值得一提的是,郑女士不仅是美食艺术哲学家,还是澳门中西哲学学会的理事长。她与圣若瑟大学校友一同创立学会,共同推动中西哲学的研究、交流和推广。她认为,目前大众普遍对哲学存在误解或感到陌生,因此学会致力于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推广哲学,使大众易于接受。学会组织的活动主题也围绕社会当下状况进行探讨。
例如,2022年国际哲学日的活动使用创意及批判性思维,与人探讨模仿概念的哲学探索,或是媒体时代的认知策略。2023年的活动则以焦虑为主题,因为疫情过后,都市人对未来的生活存在不确定性。活动根据国际哲学日“未来的人类”主题,通过与会者的讨论,邀请圣若瑟大学的教授及校友分享,获得了大众热烈反响。
对于青年学子,郑绮雯始终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参与学习,并强调智慧始于好奇。
本文原文来自圣若瑟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