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智:从火锅店老板到洪崖洞之母
何永智:从火锅店老板到洪崖洞之母
洪崖洞,这座被誉为“现实版千与千寻”的重庆地标,如今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必打卡的网红景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繁华的吊脚楼群背后,有一位传奇女性——何永智,她不仅发明了鸳鸯锅,将重庆火锅推向全国,还独具慧眼地改造了洪崖洞,使之成为重庆文旅的新名片。
从16平米小店到火锅帝国
1953年,何永智出生在重庆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中有10个兄弟姐妹。因饥荒,10个孩子只剩下6个,何永智幸存下来,因长期营养不良,瘦得皮包骨,12岁时身高还不到1米3。她勉强上到初中就辍学了,为了讨生活,她做过挑水工、当过挑沙工,后来因为手巧会做衣服鞋子,进了当地的一家儿童鞋厂工作。一个月工资18.5元,好歹混上口饱饭。
1979年,26岁的何永智与丈夫廖长光结婚。三年后,他们的女儿廖韦佳出生了。女儿的降生,让何永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觉得这辈子不能就这么穷下去,应该换种活法。跟廖长光一合计,何永智决定辞职创业。
没有创业的本钱,夫妻俩极具魄力地卖掉了房子。那时的房价已经开始上涨,600块买来的房子涨到了3000块,他们拿这3000块钱,盘下了一间16平米的小门店。从门槛低的小生意做起,卖一些服装和百货。可还没等生意稳定下来,他们就接到了街道办通知,整条街要打造成饮食街,门店不能卖衣服,得开饭馆。
这可把夫妻俩愁坏了。凭他们炒家常菜的手艺,开饭馆指定得黄,请厨子又没钱,怎么办?走投无路之下,何永智想到了小时候母亲经常做给大家吃的火锅。于是,她把服装店改成火锅店,并起了个灵动的名字,叫小天鹅,寓意阳光和活力,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飞冲天。
何永智的火锅生意起初并不好。16平方米的店面,只够摆下3张桌子、3口锅,狭小的空间内,炭火烧起来烟雾缭绕,食客寥寥无几,3张桌子都坐不满。夫妻俩白天招呼客人,晚上就把桌椅靠墙边摞起来,在地上铺席子,作为睡觉的小窝。辛辛苦苦一个月,到头来一算账,不仅没赚钱,还搭进去好几十块。
更难的是,整条街开始陆陆续续开起一大批饭馆,有重庆小面、酸辣粉,还有其他一些同样做火锅的店,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里人觉得何永智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劝她回去上班,别瞎折腾。何永智却较上了劲。她认为火锅的关键在于底料,所以每天扎在店里,研究炒制更好吃的底料,还专程跑到郫县,把大大小小50多家辣椒店吃了个遍,寻找最好的辣椒。
到了饭点,她则会跑到店门口,热情招揽顾客,称配菜时也会沥干水分,保证不让顾客吃亏。有顾客反应吃火锅烟熏火燎的容易弄脏衣服,她就把当时业内普遍采用的煤炭炉换成煤气炉,还加装抽油烟机,成为整条街上第一家不冒烟的火锅店。凭着味道好、菜量足,再加上就餐环境不错,店里的生意终于逐渐好转,回头客多了起来,慢慢建立起了口碑。
3张桌子不够用了,何永智用赚来的钱,及时添置了十几套桌椅摆在店外,小小的火锅店每天门庭若市,吸引着更多客人的光顾。最火的时候,一天能赚60多块,几乎相当于两人1个月的工资。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南来北往有许多外地商人,被本地人带到饮食街来品尝地道的重庆火锅。小天鹅是其中最热门的一家。
不过,外地人大多不喜辣,一看这满锅的辣椒和红汤,往往就先皱起了眉头,根本吃不惯。索性把煮好的食材往清水里涮一下,涮掉辣味再吃。这种做法效果并不理想。清水涮掉的不只有辣,还有底料本身的香味,吃起来清汤寡水的,导致很多外地人对重庆火锅无感。
何永智意识到,要想让重庆火锅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必须得解决辣的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丢掉辣,那样就丧失了重庆火锅的特色,很难与北方的涮羊肉和南边的打边炉形成差异。很长一段时间,何永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一次,何永智乘坐轮渡,当船只开到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时候,她看到长江的水是黄的,嘉陵江的水是清的。两种颜色的水,彼此间泾渭分明,这让何永智茅塞顿开:为什么不把火锅做成一半红一半白呢?
回到店里后,她马上拿了一口锅到铁匠铺做实验,让铁匠在锅中间焊了个隔档,将锅内空间一分为二。一边放红汤,一边放清汤,彼此互不干扰,一锅两吃。不过实验中发现,红汤烧开后冒得比清汤高,一下子就混到清汤里去了。何永智便对锅体进行改良,加高了隔档,并将隔档做成更美观的曲线,看起来颇似太极图案。
改良后,红汤再也不往清汤里冒了,何永智给这口锅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鸳鸯锅”。清汤以鱼头、大骨等熬制,加入红枣、枸杞点缀;红汤则配以绿色小葱,使整个鸳鸯火锅色香味俱全,让顾客食欲大增。何永智的这个发明,被业内称为“最简单的创意与最赚钱的革命”。这个创意改变了重庆火锅的未来走向。
从破败老街到文旅地标
2002年,何永智将目光投向了洪崖洞。这个位于重庆渝中区嘉陵江畔的古老街区,曾是重庆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破败不堪。何永智看到了这片土地的潜力,她认为,洪崖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底蕴,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经过数年的规划与建设,2006年9月,焕然一新的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正式开业。改造后的洪崖洞,保留了原有的吊脚楼建筑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元素,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缩影。景区内不仅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还有巴渝民间工艺品、特色旅游商品等店铺,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现实版千与千寻”的诞生
改造后的洪崖洞迅速走红,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和迷人的夜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尤其是在夜晚,洪崖洞灯火辉煌,宛如一座悬浮在江面上的梦幻城堡,被誉为“现实版千与千寻”。据统计,洪崖洞的年接待游客量已可与故宫媲美,成为重庆文旅的头号IP。
持续创新,打造文旅新地标
尽管洪崖洞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何永智并没有止步。她深知,在快速变化的文旅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2019年,洪崖洞文旅公司成立,开始对景区进行新一轮升级改造。2021年,改造升级后的洪崖洞“2.0版本”亮相,新增了重逢1980年代街区、梦游巴渝十二景等特色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游客体验。
目前,洪崖洞文旅公司正计划再次增资不少于1500万元,用于进一步提升改造。何永智表示,未来的洪崖洞将主打“科技牌”,通过引入更多创新元素,为游客带来震撼的体验。
从16平米的小火锅店到年入数十亿的餐饮帝国,从破败的老街区到世界级的文旅地标,何永智用她的创新精神和坚韧毅力,不仅改变了重庆火锅的命运,也为重庆文旅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故事,无疑是重庆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创新的最好注脚。